▶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留学回国人员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为了更好地凝聚海内外留学人员,为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的崛起贡献力量,还需要从优化海归就业环境、完善海归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为海归打造‘中国梦工厂’。”
优化海归就业环境
教育部2020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2019年度,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随着自费留学人数急速攀升,留学“大众化”已成事实,头顶海归光环,仅凭一张海外镀金证书就能得到企业青睐的时代,已渐行渐远。此外,基于出国留学的高昂费用,海归们往往对薪酬的期望值较高,导致期望薪酬和实际薪酬存在较大落差。
“建议建立专门针对海归的求职就业平台,畅通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渠道;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海归平台和企业平台对接,提升海归的归属感。”王辉耀表示。
完善海归创业服务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海归在国内双创领域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在251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由海归创业者创办或管理的企业占比约50%。
“可以说,对创业型海归的争取,体现一个国家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王辉耀表示,能否留住创业型海归,主要取决于国内创业环境。“在对大量海归创业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融资困难、创业服务不到位、人力成本高、行业竞争激烈和市场拓展困难等问题,都是海归创业者在创业中遇到的拦路虎。”
“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府部门提供的创业服务需要做到精、深、细。”王辉耀表示,“同时,政府和市场要打好组合拳,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企业的评估与担保机制,鼓励风险投资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加强保护版权和专利的机制。”
让海外高端人才留得住
当前,很多海归正通过自身影响和人脉,带动越来越多高端人才回国发展。
“不过,我们也需要深刻认识到,环境土壤才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关键。我们需要了解国际人才流动的规律和国际惯例,及时把握、有效调整我国的国际人才政策。”王辉耀表示,“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各部门协调好。同时,要对高层次、资深的国际人才进一步放开门槛。在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目前有年龄不超过55岁的限制。建议对于社会发展急需、国内缺乏的相关人才可以采取灵活制度,‘特殊人才特殊待遇’。”
“另外,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等留学组织的作用。”王辉耀表示,“时至今日,欧美同学会在全国拥有10万会员,覆盖了世界所有接受留学生的国家和地区,在团结、联络、服务留学人员、促进留学人员交流方面,具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应大力发挥其作用,促进留学人员更好地发展和为袓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