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第A23版:新文旅

“科技+”助力文旅消费场景焕新升级

  左图:观众佩戴VR头显设备体验场景 。

  右图:观众沉浸式激情体验赛车。

  均为刘琴/摄

  ▶  本报记者 刘琴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分别主办的“科技赋能文旅 数智焕新发展”“科技新场景 激活新消费”两场论坛上,来自文旅行业的科技企业代表与专家学者等交流分享科技赋能文旅发展的创新实践,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

  文旅市场挑战重重

  中研普华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文化旅游综合体行业投资规划研究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文旅行业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文旅市场之一。

  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然而当下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科大讯飞(北京)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科普研究院院长包明明在论坛上表示,旅游行业由于人工导游精力有限,往往使用通用化的讲解词,无法满足游客对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讲解需求以及个性化的深度体验。

  “即使旅游区有自助导览器,也是基于播放模式根据游客的定位进行讲解,无法实现从标准化输出到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输出。”包明明说。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杨煜认为,文旅市场面临的痛点包括场地大、游客多、观众体验感差和服务不足等。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游客热捧的文化打卡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观众参观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众多中小博物馆观众寥寥,“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冷热不均”。

  联通(北京)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文旅行业技术专家吴菲介绍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信息化和智慧化改造,但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文物保护与利用技术手段不足,在预防性保护和活化利用等方面缺乏技术手段;在服务体验方面,内容匮乏的沉浸式展览、高科技的服务手段逐渐呈现出“炫技”现象;在应急响应效率方面,随着人流增长,博物馆场馆运营风险也相应增加,随之配套的机制和措施因不够完善而导致响应效率低。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壮表示,当前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文旅产业形态,科技创新已成为破解文旅发展痛点、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的核心动力。

  刘壮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动文旅科技创新探索和实践,持续开展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评选发布活动,截至目前已发布优秀案例88项,优秀解决方案9项。

  “这些案例和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AI)、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落地应用,是文旅企业和科技企业共同拥抱科技、携手转型创新的缩影,也是立足游客体验、聚焦产业升级的智慧结晶,不仅展现了科技+文旅的融合深度,更为文旅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刘壮说。

  北京798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琛谈到建设798超维视界·VR院线项目的初衷时表示:“我们曾经有很多展览的票房超千万元级,全国各地对这样的展览感兴趣,但是大部分的沉浸式展览重建需要很多费用,场景再造需要浪费很多资源。我们研究这一痛点,发现可以把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作为很好的工具。”

  据了解,798超维视界·VR院线优秀案例,基于VR和5G技术打造出虚实结合、触达多维感官的沉浸式大空间,并支持多场景复用,实现五大主题影厅联动、多元内容聚合(涵盖传统文化、自然科学、游戏探险等方向)。通过院线式运营+动态内容,推动虚实融合的线下文化消费新生态。

  科技对文旅的赋能,远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出现在各大博物馆的“AI导览数字人”,通过“AI伴游”方式让知识成为旅途风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对文物进行3D建模、虚拟场景构建等数字化处理,让文物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通过VR、AR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优质内容可以跨空间、跨设备快速复制……

  科技为文旅注入新活力,“科技+文旅”让参观游览更加便捷、智能、个性化。

  激发消费新活力

  科技为文旅注入新活力,多元新场景正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北京市科委文化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旅领域,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重构消费场景的基因。从位于贵州省的中国天眼将天文观测转化为科普旅游IP到海南文昌火箭发射观礼,科技正在让文旅消费从感官体验升级为价值共鸣。“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使场景从静态展示到沉浸交互,使消费从单一观光到体验经济,使价值从流量经济向品牌输出延伸。”

  联通(北京)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悦表示,该企业依托在大数据、AI、数字孪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在为博物馆提供全方位的数智解决方案。这些实践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期望通过搭建文博机构与公众之间的数字桥梁,让更多人便捷感受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魅力,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新动能。

  “发展文旅不在于创造更多的景点,而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创造更好的体验。”刘琛表示,798艺术区打造的院线式运营创新模式让内容可以复制迭代,让消费者常来尝新,是对文旅场景的重新定义。

  包明明介绍说,“通过一线调研发现,旅行已从传统的消费升级为刚需的教育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消费者更希望通过旅游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这是一种消费需求的转变。”

  业界专家表示,文旅行业要推动科技更好赋能文旅新场景,以需求导向推动文旅供给侧的产品创新与迭代,重塑旅游新体验、激活新消费、新潜力。

2025-09-22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7348.html 1 <p>“科技+”助力文旅消费场景焕新升级</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