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第A14版:人工智能

“下一轮具身智能产业链变革将由应用引发”

  ▶ 本报记者 张伟

  9月5日,以“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为主题的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探索走向产业变革深水区,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关键纽带,更悄然重塑着千行百业的发展逻辑。在这场全球技术竞速中,中国正在从“跟跑”迈向“硬件技术局部领跑、软件技术加速并跑”新阶段。

  具身智能向何方发展

  “具身智能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技术与高端科技产业的突破口。具身智能战略发展包括高端制造、全球智能终端、制造服务与消费服务以及医疗器械与装备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王田苗在解读《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时表示,“技术是推动本轮具身智能产业链变革的直接变量。”

  “尽管通用技术的泛化能力为实现具身智能应用落地提供可能,但目前仍面临安全、效能与维护成本等多重挑战,下一轮具身智能产业链变革将由应用引发。”王田苗进一步表示,以2025年为起点,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将可能逐渐摆脱追求通用模型的“混沌”状态,转向以垂直场景“智能定界”为牵引的落地再突破。在无人配送、无人环卫、陪护交流、商超药店、医院应用以及制造物流与焊接打磨等一系列细分领域,具身智能将有望率先实现落地。

  “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是指全面超越人类水平的智能系统,包括大认知、感知和行动,而不仅仅是跨领域通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预计,AGI有望在2045年左右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重点发展脑(认知)、眼(感知)和身(行动)三大能力。

  应用探索在路上

  会上,具身智能行业十大应用场景发布,覆盖物流、零售、制造、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集中展现了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的实践成果。

  “机器人行业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产业,中国或将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永说,需要行业大脑、小脑、关节及本体厂商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完整的具身智能上半身解决方案。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表示,当前机器人自主性正从“低自主”向“高自主”快速跨越。他预判未来几年L2级智能将迎来大范围普及,L3级智能将快速落地,带动机器人需求激增。

  邵天兰认为,技术先进性需与产品成熟度、运营体系完善度协同发力,才能实现从技术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未来,企业将持续深耕具身智能技术,让智能机器人真正融入千行百业。

  直击核心痛点

  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万秋表示,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专业性、精度与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解决方案面临开箱即用难、成本效率难平衡、高泛化与技能专用难统一等核心痛点,制约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志琦表示,现有工业机器人是“封闭”的自动化系统,无法适配真实工业环境的“开放”与“不确定性”,而具身智能通过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赋予设备类人化的自主感知、学习、决策与执行能力,实现从复杂编程到AI驱动、固定刚性到柔性生产、机械重复到具身智能的三大跨越,既能降低部署操作门槛又能提升新产品导入效率,更可通过持续学习应对复杂任务,完美契合工业场景对柔性生产、成本效益的核心需求。

  享刻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震说,计算机视觉的突破为机器人赋予更强的感知能力,而具身智能则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大模型驱动认知、运动规划与具身交互的融合,正推动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向全面智能体演进。

2025-09-15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6941.html 1 <p>“下一轮具身智能产业链变革将由应用引发”</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