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庆阳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市开幕。此次博览会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清晰展现我国智能产业从技术创新到价值实现的路径:人工智能(AI)已从“要不要用”转变为“会不会用”,而这也是企业乃至城市的“生命线”。
破解智能底层密码
智能产业发展,算力为其核心支撑。然而随着大模型参数迈向万亿级,高端算力供给不足、国产算力成本高的问题日益凸显,协同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智博会期间,中国联通董事长、党组书记陈忠岳表示,中国联通以数字、AI、基建“三驾马车”驱动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其在重庆市建设的西南算力中心,依托“东数西算”国家枢纽接入绿色电力,打造万卡集群,实现全域异构算力统一调度,这一举措既缓解了算力供需失衡,又提升了算效、能效与碳效,是对“算力筑基”的生动诠释。
中科曙光从技术架构层面给出解决方案。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说,中国智算产业“既需要苹果也需要安卓”的模式,这是因为单一企业的封闭优化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为此,中科曙光联合20余家产业链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其推出的AI超集群系统实现单机柜96卡集成、100PF的AI算力,千卡集群训推性能达到业界主流水平的2.3倍。
中科曙光总裁助理、智能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杜夏威补充说,该系统通过“以存提算”设计缩短数据鸿沟,使国产GPU算效提升55%。
让AI走进生产生活
技术的价值终究要在具体场景中落地。从汽车产业的智能升级到城市治理的精细变革,AI正走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AI技术正在深刻变革汽车产业。在产品形态方面,AI让汽车从应用工具变为移动智能体;在生产方式方面,AI重构汽车全链路价值;在管理模式方面,AI驱动运营与组织重构;在商业逻辑方面,AI让汽车从功能价值延伸到情感体验。”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对此深有体会:赛力斯超级工厂为全球领先,AI技术控制着工厂内3000台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开发了1000多项AI以及视觉检测点,利用AI视觉检测技术对关键部件进行自动检测。
这种转型,与中国长安汽车布局不谋而合。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介绍说,该企业持续推进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采取自主研发与战略合作并行路径,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攻克了端到端、智驾等30余项核心技术,已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转变。未来,该企业将进一步围绕机器人、AI、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展开布局,让“可进化的智能机器人”照进现实。
在民生领域,AI的赋能同样显著。科大讯飞带来的讯飞星火大模型,以70亿参数实现万亿级模型效果,在重庆市服务1000余所学校、120万名师生,构建智慧教育体系;隆鑫通用打造的摩托车可信数据空间,连接千家上下游企业,以“数据可用不可见”打破行业“孤岛”,为产业链协同提供支撑。
构建产业开放“朋友圈”
智能产业的复杂性决定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从资本助力到技术协同,开放共赢的生态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展示的数据揭示了资本的力量:过去5年,AI领域吸引投资75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获万亿元级创投支持。他预测,未来10年中国创投将准备10万亿元资金,培育更多全球领先企业。而“资本+产业”的融合,正是智博会签约超2000亿元项目的底气,其中1239亿元投向AI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包括万丰奥特西部低空经济基地、吉利科技产业智造、华清半导体材料生产及封装等项目,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夯实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根基。
生态共荣的核心,在于打破壁垒、协同创新。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表示,未来大模型产业将聚焦“人、车、家终端融合”。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与丰富场景将成为突破的关键,目前全球AI研发中约50%为中国工程师。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认为“生态共融是必由之路”。他提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搭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新华三参与重庆市100个AI场景揭榜挂帅,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关注的医保数据生态,更加体现了跨领域协同的重要性。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已联通13.3亿参保人数据,重庆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将为医保数据要素市场化探路,让生态的力量惠及更多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产业的发展已不是单点技术的比拼,唯有“算力—场景—生态”的系统协同,才能让数智浪潮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