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庆阳
当 AI 开始批改作文、集装箱也能变身教室,智慧教育的下一站将是怎样一种景象?近日,网龙网络公司(以下简称“网龙”)副董事长梁念坚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介绍了网龙的探索实践。
从跨国公司高管
到智慧教育开拓者
在智慧教育领域,梁念坚可谓兼具国际视野与实战经验的开拓者。他的职业生涯起点即与前沿科技紧密相连——拥有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现为“韦仕顿大学”)、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学术背景,深耕信息科技与电信行业逾30年,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在跨国科技企业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整合全球资源、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差异,也让我看到技术对各行业的改造潜力,这为后来投身智慧教育埋下了伏笔。”梁念坚说。
2015年,是梁念坚职业赛道的重要转折点。
彼时,猎头推荐他与网龙董事长刘德建面谈。“当时我对网龙了解不多,甚至不清楚福州的具体位置,但那场长达3小时的对话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方向。”梁念坚说。
刘德建向他阐述了网龙做教育的初心:一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二是希望通过技术缩小教育不公平,让更多人受益。
这番话让梁念坚深受触动。“过去我帮外国企业开拓亚太市场,现在有机会帮中国企业用技术改变全球教育生态,这种转变,既有使命感又充满挑战。”梁念坚说。
自此,他决定正式加入网龙,负责国内教育业务整合与境外教育业务开发。
技术如何破解教育痛点
进入教育行业后,梁念坚积极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他始终认为,“智慧教育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用大数据、AI、VR/AR等技术匹配学习者的真实需求,打造更有效率、效果与体验感的3E教育即更有效果(Effective)、更有效率(Efficient)、更具体验感(Engaging)。”
为实现这一目标,梁念坚带领网龙搭建AI生产中心,将教育内容生产拆解为标准化节点,由AI代理精准执行。“一段典型高品质教育内容的生产时间可降至一小时,边际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下降,这才能让个性化教育概念落地。”同时,网龙还推出AI课件编辑器、AI互动平板等产品,打造“AI双师课堂”“AI助教”等应用,甚至将AI引入游戏领域,研发“交互教育游戏”。梁念坚坚信,“用游戏化思维提升学习兴趣,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不仅如此,梁念坚在全球化布局中也展现出非凡的市场洞察能力。面对各国教育水平、基础设施的差异,他提出“创新模式适配本地需求”思路。以埃及为例,当地教室短缺但移动网络覆盖率高,“我们不能照搬国内的智慧教室模式,于是想到用集装箱打造‘积木’式移动教室,集成硬件与软件资源,运到当地通电就能用,还针对电力不稳定的问题优化了在线学习体验。”这种模式不仅缓解了埃及的教育困境,还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可借鉴的样本。截至目前,网龙教育版图已覆盖192个国家和地区,与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达成国家级合作,“中国教育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产品、运营的综合优势,更在于助力教育公平的初心,我们正从‘产品输出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
智慧教育要看重AI的价值
谈及技术突破,梁念坚认为,尤其需要看重AI的价值。他指出,当前AI在教育领域的最大突破是实现优质资源规模化生产。“通过收集用户反馈与生产数据,系统能持续优化节点逻辑,在AI管理中心协同下实现资源的敏捷交付与质量提升。”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AR/VR技术的推广瓶颈,“成本是关键,但AI正在帮助控制软件成本,未来随着硬件普及,沉浸式学习场景会更普遍。”对于AI大模型,他认为“通用大模型不需要太多,网龙要做的是在通用模型基础上垂直深耕,比如将AI数字人打造成‘学伴’‘助教’,让教师聚焦育人,对学生实现因材施教。”
如今,梁念坚仍在持续探索智慧教育的边界。他推动网龙拆分海外教育业务,成立MYND.AI并登陆纽交所,“未来我们会聚焦SaaS服务模式,让AI深度融入教育硬件与软件,比如在互动大屏中加入AI功能,通过订阅制让更多学校享受优质服务。”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他也分享了经验:“第一,要懂当地文化。我熟悉欧美文化,但中东文化仍在学习,所以必须依赖本地人才;第二,要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例如,与埃及教育部部长保持深度沟通,才能快速响应需求;第三,要坚持技术创新,这是立足全球市场的根本。”
从跨国科技企业高管到智慧教育开拓者,梁念坚的每一步选择都围绕“技术赋能教育”的初心。“教育是影响未来的事业,用AI的能力让教育更公平、更高效,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方向。”梁念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