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第A11版:高新人才

白银高新区“四个打造”助力人才与园区共生共荣

  本报讯  白银高新区主动抓实稳就业、促就业工作,采取“社招+校招”“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拓宽引才渠道,相继承办“春风行动”“宏志助航”以及“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等活动8场次,引进各类人才770余人。

  近年来,白银高新区扎实推进固本开新“6项行动”与“人才赋能工程”,锚定“产业聚才、人才兴产”的良性循环,基于成熟实践,实现人才与园区同频共振、共生共荣。

  一是政策赋能,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针对创新人才“高端短缺、集聚不足”的短板,白银高新区围绕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九大领域,出台《建设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及政策清单,让政策工具箱“干货”更足、含“金”量更高,构建起多元化、集成化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出“科技保险”“创新积分制”等金融工具,建立科研风险保障机制,帮助22家企业增信10.6亿元,有效降低科研团队创新试错成本,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线”转化。

  二是精准施策,打造招才引智“大舞台”。白银高新区坚持招商与招才并重、引资与引智齐驱,采用“班子带队、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组团式招商引才模式,培育新大孚等链主企业14家,落地一帆新材料等行业强链企业12家,新引进管理型人才52人、专家型人才172人,形成“引进一人、带来一批、带动一片”的集聚效应。积极搭建校地企合作“人才直通车”平台,通过引才宣介、企业进校园、组建就业联盟等活动,与兰州理工大学等12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三是创新驱动,打造人尽其才新“高地”。白银高新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行“候鸟”式“周末”式聘任模式,创建材料领军人才焦树强“专家工作室”,3项成果直接“带土移植”至生产线。秉持“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引才理念,柔性引进“西部之光”人才6人。发挥创新主体集群优势,大力实施科研人才、创新主体“双倍增”行动,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首批甘肃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引进创业导师、首席专家26人;中科绿色材料创新研究院2项领先成果在白银、金昌成功转化;联合高校科技园、科创企业、研究院等71家单位,发起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合体,发布科技成果11项,达成技术转化意向2项,异地研发、白银转化的“飞地”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四是优化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生态圈。白银高新区坚持政策激励与服务优化协同发力,加快建设集科技、金融、教育、医疗等资源于一体的全链式人才街区,推行人才“住房优先保障、子女优先入学、医疗优先保健、政务优先办理”及专业服务体系“四优一专”机制,兑现人才住房补贴98.94万元。开展“问计问需进企业、政策宣贯进企业、培训指导进企业”系列活动,通过“一站”式服务推动惠企政策“不来即享”,累计为31家企业争取“1万名”基层就业项目指标484个,节约生产成本1533.6万元,“人才安心留在高新、乐于投身高新、事业成在高新”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魏邦晟

2025-08-25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5857.html 1 <p>白银高新区“四个打造”助力人才与园区共生共荣</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