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第A16版:先进制造

开赛前“钢铁球员”这般受训踢足球

  本报讯 (记者 刘琴)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赛前夕,记者跟随北京篮协副主席、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会长焦健,前国家女篮队员张晓妮,北京市第四中学青少年篮球选手帅诏鸣等篮球运动员一同走进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探访机器人日常训练情况。

  在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记者看到参加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足球项目的众多参赛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机器人性能。

  据悉,基于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加速T1机器人和开源的足球框架,各参赛团队进行了二次决策算法开发和新动作能力的训练,展现了不同的阵型和球技。

  在现场,参观者深入了解了人形机器人这些“钢铁球员”的日常训练体系。机器人战队展示了其传球、定点射门等日常训练内容。互动体验环节,在相关机器人战队工程师的指导下,参观者亲自上阵操控机器人完成指定动作,机器人成功完成迎宾握手、自主起身、弧线射门等一系列精准动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3V3足球比赛参赛队I-Kid队队长高小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完成足球比赛并不轻松,在跑动过程中难免发生碰撞,参赛团队首先要解决机器人之间的通信问题,最难的一点在于让人形机器人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比如机器人看不到足球在哪儿,就会原地乱转,会因决策的失误与队友发生碰撞。为此,我们会为它们加入检测碰撞的算法。”

  在机器人现场训练对抗环节中,华北电力大学“电力之光”战队与北京建筑大学“驰稳”战队的“钢铁球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表演。

  在场馆中央缩小版的绿茵球场上,两支机器人球队展开激烈角逐。比赛全程采用人工智能(AI)自主决策模式,无需任何人工遥控。“钢铁球员”在赛场执行防守、突围、进攻、破门等系列战术,以及摔倒后自主起身继续比赛的顽强表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一次新奇的科技体验,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太快了,感觉机器人在‘体育+教学’方面发展空间很大。”焦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展现出的运动能力让他对体育科技的发展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它们在情绪稳定性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未来很可能成为运动员训练中的重要伙伴。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北奥集团董事长赵东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是集赛队训练、产品测试、数据采集、技术验证为一体,多方面支持和服务赛队训练的场地。组委会能在赛前为机器人比赛提供这样的赛训场地,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创举。

  “自今年7月初投入使用以来,这里每天约20支队伍参加训练,累计完成600队次训练。赛后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将常态化提供服务,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等功能,为机器人更新迭代提供助力,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帮助。”赵东伟说。

2025-08-18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5411.html 1 <p>开赛前“钢铁球员”这般受训踢足球</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