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第A21版:新交通

遏止智驾“野蛮生长”需加速标准落地

  ▼  本报记者 李争粉

  智能驾驶“野蛮生长”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车企向消费者介绍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必须做到真实、全面,不得弄虚作假、引人误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车企巨头呼吁从技术标准、责任判定、准入机制3个方面构建引领性标准体系。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小鹏汽车等车企高层也相继表示“智能驾驶需要与用户认知协同,应当以实践为标准”,他们认为“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前提”。

  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元年,多家主流车企加速入局,营造“全民智驾”新浪潮。但智能驾驶“野蛮生长”现象的出现,使得用户对“解放双手”的期待与事故频发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尤其是智能驾驶的过度宣传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不是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智能驾驶必须加快标准落地。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一定要向用户讲清楚什么是智能驾驶,一定要有清醒的判断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一定要给用户一个正确的判断权利。”在近日一次采访中,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品牌岚图汽车CEO卢放言辞恳切、态度坚定。

  通过上述3个“一定”,卢放对行业乱象发出了灵魂拷问——智能驾驶到底是服务于企业财报还是用户体验?

  从目前市场现状看,智能驾驶标准的缺失,主要呈现在“L2+至L3级功能定义模糊、车企宣传口径混乱,用户认知存在严重偏差”等方面,如有的企业将“车道居中”包装成全场景自动驾驶,也有的品牌用激光雷达数量替代安全性能的量化评估,更有甚者通过算法取巧制造测试场景下的“伪智能”体验。

  正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所言,“够用与好用是两回事”。

  在卢放看来,“企业说真话、说人话”,是建立智能驾驶标准的第一步——他表示并不反对“智驾平权”这一概念,但“要让用户清楚地知道给的是什么权什么能力,这个事情要说清楚,就像人们买手机一样,1000元和5000元的手机功能是不一样的,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必须要跟用户说清楚。”

  车企如何“说真话、办真事”?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对智能驾驶实力与标准的定义,需以真实的数据说话,而非以激光雷达或是堆砌其他智能驾驶功能来界定”。

  对比多位大佬聚焦行业层面,卢放更加注重“双管齐下”,即要坚持技术的先进与安全,还要重视用户层面的感知。在接受采访中他强调:“岚图汽车认为高端和智能不是简单的堆参数、堆配置,一定是从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方面思考这个问题”。

2025-03-24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7728.html 1 <p>遏止智驾“野蛮生长”需加速标准落地</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