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日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公布了无代码工具“秒哒”的最新进展:“‘秒哒’发布后仅3天就有超过5000家企业排队申请测试。现在全球大概有2800万程序员,全球80亿人口中绝大多数人看不懂代码,无法用编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每个人都具备程序员能力时,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是一个极大的释放。”李彦宏说。
当前,AI在多个领域催生了众多典型案例,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有专家认为,AI赋能新型工业化还存在供给侧较热、需求端较冷,各企业和行业的应用程度深浅不一等情况。
AI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在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圆桌论坛上,TCL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CEO何军坦言,AI在工业中的应用和6-8年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类似,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等情况。
“供给侧比较热,需求侧没有完全应用起来。”何军说,目前情况是在先进制造业落地场景多、应用丰富,而在一般制造业推进比较难;头部企业从AI顶层架构规划到实际场景落地推进较好,而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受制于资金、技术能力,应用比较难。
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金镝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AI的应用有着不同的需求,目前推进较顺利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他们倾向于从公司整体战略发展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性规划,深度思考如何将AI与业务发展紧密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各类智能化应用,从而推动企业内部一系列业务流程的全面升级与优化;另一种是,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利用5G边缘计算、5G专网,结合自身数据解决特定场景下的生产问题,快速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实现对生产流程的改造。
“大模型本身不产生价值,用起来才会真正产生价值。”百度副总裁石清华表示。
未来更注重人机协作
尽管不少专家认为,当前AI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存在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问题。但可以看到的是,大模型已开始进入各行业的“研产供销服”全产业链中,在企业经营、人力、财务、供应链等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企业的“中枢大脑”。
“技术范式的迭代和变化,将给整个商业范式带来很大变化,原来我们认为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被大模型替代。因此,我们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玮杰认为,这种趋势在工业领域同样存在,工业领域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开发新能力、辅助安全生产等,将会发现更多潜在的增长空间。
“未来的工作、生活、生产将会是一个人机协作的过程。如何找到好的应用点,如何配套好人才,甚至做出组织结构变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调整。”石清华说。
“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现在很多关于生成式AI的讨论都在拿它和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类比,但我们应该更多参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发展过程,从中尽可能多地获益,避免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利用好大模型,为各行各业赋能。”李彦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