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24中原创投交流会在郑州高新区举行。创投交流会上,中原基金小镇揭牌,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作有关推介。
基金小镇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本运作方式,可以直接打通资本和企业的连接,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支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郑州高新区作为我国中部创新资源富集之地,积极响应河南省、郑州市号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提出建设中部地区创新高地中原基金小镇。
预计未来3年内,中原基金小镇将完成入驻基金认缴规模800亿元,实缴规模100亿元;10年内完成入驻基金认缴规模4000亿元,实缴600亿元。
一是助力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中原基金小镇预计招引的九成为外省基金,这将有助于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该基金未来可托管在郑州市本地银行,新增郑州属地银行总体存款规模,同步带动银行贷款规模,助力本土企业发展。
二是实现基金产业链延伸招商。郑州高新区将与基金小镇合作搭建“基金+产业”的投行型政府招商模式,整合优质专业团队积累的基金数据及项目数据,用数据客观呈现优秀管理人和优质项目,从而实现政府母基金精准匹配优质子基金管理人,同时通过平台大量基金投资数据,梳理分类产业,研判项目风险,对适合郑州高新区、郑州市产业结构的优质项目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招引。
三是搭建基金风险监管平台。借鉴先进地区零风险规模化运作的经验和监管模式,郑州高新区计划搭建中原基金小镇基金风险监管平台,力争中原基金小镇零风险运营,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保障基金集聚发展和规范运营。
面向未来,中原基金小镇将持续强化五大核心优势,形成以服务创业投资为核心,构建“募、投、管、退”完整产业链条,在三大领域进行探索创新。
一是探索专业基金风险防控新机制。紧扣基金产业募投管退各环节,探索建立私募基金穿透审查、关联企业风控评估、过程监管等安全“防火墙”,通过“红黑名单”“三级筛选”“动态跟踪”等监管举措,健全门槛监管、过程监管、实时监管“三步走”风险监控体系,打造“立体式”监管体系。
二是探索“基金+产业招商”新模式。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放大“投融圈”功能,引导入驻基金投资本土企业,助力本土企业成长。通过监管平台对数据梳理分类,对适合河南省、郑州市产业结构的优质项目早发现、早介入、早招引,进而发挥基金资源优势,实现基金产业链延伸招商,构建“基金+产业招商”的投行型政府招商模式,促进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探索推出金融特色创新发展新名片。发力引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探索搭建“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指数平台”,开展基金份额转让、质押业务,S基金等创新业务,盘活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拓宽投资退出渠道。
郭程明表示,作为河南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郑州高新区将坚定不移支持中原基金小镇发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级基金入驻,大力吸引优质基金和项目落地,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构建良好金融生态,为本土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形成创新活动、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