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其中由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入选,此为苏州市唯一入选的机构。早在今年1月,由思必驰牵头组建的江苏省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成功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创新联合体拟建设试点名单,该联合体是当年江苏省5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之一。
作为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新生代”,创新联合体从创立之初就主打“兵强马壮”,人们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组团作战”。龙头企业是创新联合体的核心关键,作为国内最早开启对话式人工智能系列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今年5月,思必驰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介绍说:“联合体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着力研究共性关键基础技术和前瞻算法,有的重点开展面向垂直场景的应用交互创新实践。未来,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提升我国语言智能的技术发展速度和应用水平。”
相较于此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联合体有其自身运行规律。“创新联合体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以自愿互利为原则。”俞凯说,“通过不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体系化、任务型协同创新模式。”
依托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建立了明晰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等互相协助、互为支撑,聚焦语言计算领域的重大创新,引领语言计算技术创新突破、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产业化。
据了解,思必驰以“联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牵头组织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及优势企业,共同承担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智能语音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推动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和智能经济的发展。
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及重大平台院所资源集聚优势,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去年9月,园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17条切实举措,围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项目申报、资金支持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创新联合体发展,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共立项江苏省创新联合体4家,占江苏省总数近30%;苏州市创新联合体12家,占苏州市总数近30%,省市联合体均列苏州市第一。借助“组团创新”,苏州工业园区已累计形成有效发明专利超2.5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约1.2万件。
接下来,苏州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