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第A8版:园区产业

青岛高新区:厚植沃土助企向“新”而行

  艾普智能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测试设备  图片来源:青岛高新区

  ▶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肖玲玲

  前不久,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公布2024年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青岛高新区慧翼网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等78家企业上榜。这些企业的成功入选,将推动青岛高新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中小企业活则社会经济活;中小企业兴则社会经济兴。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厚植企业发展“沃土”,聚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梯队培育体系,并针对各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精准施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有效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达205家。

  竞逐产业新赛道

  伴随全球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汽车制造商对PMSM(永磁同步电机)、BLDC(无刷直流电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向汽车行业提供满足要求的高质量电机?电机性能测试是其中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在电机测试领域成就斐然,但在汽车PMSM、BLDC性能测试方面尚未掌握核心技术,测试设备完全依赖国外进口成为我国汽车电机测试行业的一大痛点。

  专注于电机测试,青岛艾普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机行业头部企业潜心研发,成功推出国内首款电机性能分析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电机性能分析系统属于研发实验室设备,需要适应不同类型的产品,电机对接同心度要求高,产品轴对接和扭矩传感器要求快速更换,另外,对于机械设计要求也极高。”艾普智能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于文明说,通过模块化设计,艾普智能采用快速平台模块更换的方式,可快速兼容多种被测试电机;改用高精度定位方法,实现了工装快速更换及同心度要求。另外,通过先进算法,做到了同一平台的高低速兼容……攻下多项技术难点,过去需要多台设备、多个平台测试得到的数据,如今仅需一台电机性能分析系统就能实现。目前,艾普智能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已成功打破国外对汽车电机测试市场的垄断,实现了我国汽车PMSM、BLDC性能测试国产化替代目标。

  竞逐新赛道、争当领头羊的企业不止艾普智能一家。

  深耕机械制造领域20年,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凭借“扁线电机中试线”项目上榜2023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专注成为废油再循环行业“独角兽”,青岛海纳能源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独创的物理提纯分离材料与技术,填补了废油循环利用行业的空白;聚焦国产高端分析仪器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杰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源,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聚焦细分行业,力鼎智能为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提供智能一体化生产线,不断推进传统机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力鼎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当选2023年度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力鼎智能研发生产的FMS柔性智能生产线,通过搭载由其与青岛云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FMS生产控制系统,可使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今年以来,力鼎智能已为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重卡、乘用车等行业客户交付多条FMS柔性智能生产线。

  技术突破离不开创新支撑。“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都在10%以上,还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研发管理团队。”力鼎智能生产部部长郭圣松告诉记者,企业3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65%以上。依托自主研发的精益驾驶舱平台和数控设备管理云,集成了高速数据采集、机器视觉、AGV控制导航等技术,力鼎智能持续聚焦金属切削智能一体化生产线、新能源扁线电机装配智能生产线、FMS柔性生产线的研发,同时积极推进机加类和扁线电机类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进程,不断助力各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目前力鼎智能已为一汽、中车、吉利、潍柴、中联、三一等国内龙头企业交付智能生产线千余条。

  同样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青岛弯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工业软件为依托,致力于为工厂制定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工厂。其自主研发的弯弓信息天狼工业操作系统软件适用于工业生产控制领域,可替代工业操作系统领域微软Windows和工控触摸屏,实现操作系统的自主国产化,填补了该领域国内自主国产化空白。以轮胎硫化为例,通过弯弓信息天狼工业操作系统的改造,某轮胎集团实现了4000多个产品工艺配方的集中管控,并可根据机台生产计划自动将产品的工艺配方下发到机台,实现工艺无人化。未来2年,除硫化工序外,弯弓信息还计划在成型、压延、裁断、密炼工序进行示范应用,实现橡胶轮胎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的全面国产化替代。

  厚植创新“土壤”

  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离不开雄厚的产业支撑和细致的要素保障。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集聚政策要素资源,推动落地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持续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帮助更多中小企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比如,在推进数智化转型的进程中,无论是数据还是算法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由此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近日在青岛高新区启动,这是中国移动在山东省落地运营的最大规模智算中心。

  据介绍,青岛智算中心总体算力规模预估可达每秒100亿亿次浮点运算,大约相当于20万台个人电脑的计算能力总和,可进行复杂的科研计算,例如模拟分子结构、宇宙演化过程等;可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如气候研究推演、金融市场模拟等;可进行超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超大参数大模型训练等。神威太湖之光的算力为125P,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则约等于6台神威太湖之光的算力,在山东省内算力规模第一。该中心投入运营,将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周边省市科研创新、产业升级提供通智一体化算力支撑,加速AI生态对接,驱动创新企业成长,带动龙头企业加快布局,进而构建起以AI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体系。

  在强产业的同时优服务。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机制,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和企业政策服务专员队伍,不断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助力,并及时为相关企业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此同时,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经验分享,发掘更多合作机遇,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对接会,为企业链接资源,拓展市场空间,加速产业升级步伐。

  “小体量”也能释放大能量、撑起大创新、创造大价值。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青岛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不断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做好跟踪服务和精心指导,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坚持实体立区、产业强区,围绕“1+2+1”现代产业体系,瞄准专精特新、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梯次培育方向,加快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企业发展矩阵,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6-17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4367.html 1 青岛高新区:厚植沃土助企向“新”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