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第A12版:创业英雄

曹袁:让飞天梦想成真

  ▶  戈清平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梦到自己可以在太空中飞行,看见地球很渺小,星星触手可及。”这是重庆余空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曹袁儿时的飞天梦。

  如今,曹袁的飞天梦成真。他研发的小型模型火箭不仅可以飞天,还能进行气象探测、科普教育、消防安全模拟训练。

  “我们经历过数不清的失败和质疑,但我们依旧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即使身处低谷也满怀着希望和梦想。”曹袁说。

  大学开始创业

  从小时候经常梦到自己在太空中飞行,在梦里看到浩瀚的宇宙、触手可及的星星起,曹袁就想发明与太空有关的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在念初中时我就拥有了第一个发明专利。当时,有人想花200万元收购这项发明专利,被我拒绝了。”曹袁说,那时候,他只想给更多的人免费使用研发产品。

  高中毕业后,曹袁进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习。2015年,他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注册成立了重庆余空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创业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赚多少钱,只是为了圆自己的航天梦。”曹袁说。

  一飞冲天

  公司成立后,如何生存下去,是曹袁必须思考的问题。曹袁想到了从网上销售自己组装的模型火箭产品及零部件。“当时国内做模型火箭的企业并不多,所以我们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模型火箭配件企业,由此我们的小模型火箭产品始终无法量产。”曹袁说。

  此后,曹袁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在了模型火箭的研发和制造工艺上。最终,在2019年,余空团队推出了第一款可以量产的成品——35毫米模型火箭,并且在两年之内推出了同类的科普产品和科普绘本等配套资源。公司还获得两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1项版权。

  “35毫米模型火箭采用更加高效、环保的3D打印技术,材料上采用最新的高分子聚合物,加之我们的专利技术和多年的设计制造经验,使得小型模型火箭能够完全满足飞行高度和运载能力。”曹袁说。

  如今,余空航天的代表产品除了35毫米模型火箭外,还有25毫米模型火箭、40毫米低空火箭、50毫米训练火箭、火箭开伞原理教学用具、YBF系列火箭专用安全点火器、YSR-20,25,32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等。

  这些年,曹袁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自己的产品打“call”。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金奖、全国赛第三名……如此多的奖项是对余空航天的认可,也是对曹袁实现梦想的最大支持。

  曹袁清晰地记得,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很多评委都投来惊讶的目光。“很了不得,你的目标一定是马斯克吧?去探索星际太空!”评委的点评,坚定了曹袁未来的梦想。

  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如今,不少高校采购了余空航天的产品,用来做中高端火箭科普教具。

  曹袁说,他们的客户大部分是主动找上门来的,都是客户间互相介绍。“这是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最大认可。”

  一路走来,曹袁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大学是他创业的启蒙者。“学校推行‘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的能工巧匠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也让我的这条路走得相对简单。”“匠师协同”即企业工匠导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协同培育学生,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双能支撑”是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相互支撑,学生通过服务社会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孵扶联动”即孵化人才,学校为延伸培养链条,建立了创新创业资源库,一是扶持在校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二是给有意愿继续回学校创业的优秀毕业生提供环境、资金、技术支持等保障。

  今年3月,余空航天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梦花园。“在这里,我们得到了更专业的服务和指导,加速了我们团队建设和产品资源对接。”曹袁说。

  曹袁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能够启蒙和引导更多人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未来,我们还将深度研发航天产品,使国内中小学生能得到更多的航天火箭方面的知识教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迭代和成本的降低,加速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2021-12-2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341.html 1 曹袁:让飞天梦想成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