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第A12版:创业英雄

周悦欣:筑巢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

  ▶ 王一涵

  周悦欣是巢生北京创新旗舰实验室负责人。巢生北京实验室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是北京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内一家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型实验室孵化机构、专注于生物医药前沿早期与创新技术项目孵化的投资性综合平台。周悦欣说:“为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筑巢,是我们的信念所在。”

  有幸加入巢生北京实验室

  学生时代周悦欣受到了很多创新技术和创新精神的影响。2017年,周悦欣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在校期间,她主要研究基因编辑的相关应用,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做基因编辑相关研究的实验室之一。一系列研究经历让她对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发展方向有深入了解。由于在校期间聚焦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加之实验室内部的创业精神影响,周悦欣萌生了想要做投资转化相关工作的念头。

  “我可以看到一个在B轮融资的项目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并且认识了许多优质的投资机构,对项目的融资节奏以及对接有了很好的经验。”这增强了周悦欣在未来工作中的预见性与前瞻性,为成果转化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11月,创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巢生实验室落地北京,周悦欣有幸加入巢生北京实验室,与其团队一起,开始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高速发展与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创新驱动的筛选模式

  中关村科学城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巢生实验室联合打造了国际化生物医疗创新服务平台。巢生北京实验室依托优质资源,围绕生物医药早期创新项目,建设了近3000平方米的“国际化”“现代范”创新空间。除各类实验室的硬件支撑外,还为入驻的企业提供专业化商业、财务、法律、知识产权、技术转化以及投融资等孵化增值服务。周悦欣说,目前平台已有13家企业入驻,大多为计算生物学交叉学科或创新的生物技术治疗初创企业,这里已经成为中关村科学城“新生代”生物医药企业的全新阵地。

  “我们基本上是创新驱动的筛选模式。在项目领域的分布上,我们希望能够鼓励源头创新和颠覆性新技术。”周悦欣说。巢生以高校科研成果的工业转化为主要方向,思考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如启动资金、基础设施及专业人才等,为项目落地提供物理空间,做聚拢资源和人才的承载平台。

  以北京的实验室为例,巢生从企业注册落地,再到人员招聘、实验室管理等各环节都配以专业人员进行协助,让初创企业能够更好地启动。此外,以实验室为核心,巢生进行了许多对外合作,包括与各大跨国药企的创新中心以及国内外各大综合基金、投资机构有很好的联络,与部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帮助他们进行资源聚拢。

  促进3方紧密结合

  “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与顶尖高校、科研院所有深入的合作,我们的团队都有很好的科研背景和转化经历,物理空间+投资基金+人才体系等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更好的转化与孵化能力。”周悦欣表示。

  对于入驻巢生的企业来说,北京的地域优势为企业的各方面发展带来益处,特别是海淀区优势明显:海淀区上一代的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多个学科处于国际领先。选取高校周边区域作为实验室的所在地,有助于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推动学科集群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从孵化机构的职责出发,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3方更紧密地结合,使学科集群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集群创新的需要。

  周悦欣及其团队会定期询问企业的需求,除满足企业基础的实验和办公服务诉求之外,在人才招聘、资源对接、对外合作等方面助力初创企业。周悦欣说,国内的头部投资机构,大型跨国药企创新中心都曾来参观和访谈过项目,今后会促成更多合作。

  周悦欣说,“做好对项目的服务是巢生实验室的第一要务。”未来,巢生将进一步建立属于自身的人才库系统,帮助企业进行对接,并且不断努力积累更多的对外合作经验,在不同的业务点上为更多企业提供助力。

  (转自: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2021-12-2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342.html 1 周悦欣:筑巢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