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7版:创新园区

贵阳高新区主攻新型工业化建区域创新高地

  ▶  本报记者  李洋

  一年来,贵阳高新区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奋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强化政策支撑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方面,贵阳高新区以贵州科学城建设为主阵地,打造“区域化新型孵化器”,加速聚集高水平创新资源及发展要素,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栖息地和聚集地。

  贵阳高新区整合优势资源,快速推动贵州科学城发展,已规划建设面积达5.28平方公里。中国振华科技产业中心、南京软件谷贵阳分园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以检验检测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加速集聚发展,目前已聚集国家级研发平台25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宜居宜业宜创的科技新城已基本建成,正逐步成为区域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新引擎。

  实现贵州省科创板上市企业“零”突破。贵阳高新区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设立了“风险补偿资金池”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打造贵州省首个“创业者港湾”。2021年,贵阳高新区孵化培育的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科创板上市。

  高层次人才“候鸟”式引进取得新进展。继“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落地后,上海交大—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于2021年10月落户贵阳高新区。目前,清华大学已在贵阳高新区基地培养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110名,推动30多名清华大学导师前来开展技术交流120人次,为34家大数据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22个。以产业吸引人才汇聚、以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创新型产业集群初见形态。贵阳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建链、强化科技创新强链,以中航黎阳、比亚迪等领军企业为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智能终端、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生态圈基本形成。

  大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贵阳高新区依托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优势,切实担起“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责任和使命,持续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中,多彩贵州公司开发“一码贵州”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云端”,助力“黔货出山”,为农户创收105.84亿元。

  信创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贵阳高新区建成贵州省首个“软件名园”,启动建设信创产业园,引进鲲鹏信创适配中心、麒麟软件基地等信创产业项目,深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水平。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中心于今年10月在贵阳高新区挂牌成立,为全国在数据定价、交易机制和运营模式的探索创新方面提供“贵州模式”。

2021-11-29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109.html 1 贵阳高新区主攻新型工业化建区域创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