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7版:创新园区

合肥高新区形塑创新发展新优势

  ▶ 本报记者 于大勇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一年来,合肥高新区以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目标,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合肥高新区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合肥高新区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区开展“科大硅谷”建设规划编制,集聚海内外优质校友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要素富集区。合肥国家实验室挂牌。

  持续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发挥量子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原创能力,强化中科大先研院等30多个平台转化能力,提升200多个产业创新平台应用能力,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合肥高新区开办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性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合肥国际人才网,打造“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入选全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合肥高新区实施“爆品”企业、“深科技”企业等特色企业培育工程。启动全区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调查研究工作,摸排园区颠覆性、前沿性、突破性技术,共摸排深科技企业153家,拥有“深科技”技术446项,深科技产品391件。

  建成合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集信息共享、协同创新、大数据分析于一体,打通“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转移服务。

  在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方面,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合肥高新区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2021年有望达到500家,创历史新高。开展高企培育强基行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和开展“双招双引”。一年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近5000家。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开展专业化孵化载体运营工作,依托华米科技等上市公司,在细分产业领域建设产业垂直型、专业孵化载体;获批开展首批创新积分试点建设。

  为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合肥高新区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强化智能经济核心主导地位,推动发展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重点实施新场景塑造、新平台打造、新主体集聚、新生态营造等四大工程。着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编制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集聚发展基地新三年建设发展规划,针对现有重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一企一策”服务推动基地企业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了“双百工程”,先后出台《高新区培育若干百亿级企业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新区培育若干百亿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实施方案》。

  为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合肥高新区深入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建设,并再次被安徽省政府纳入体制机制试点建设单位。

  合肥高新区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发布全国首个营商环境指数,推进企业变更名称“自主查、智能办”,取消名称预先核准行政许可事项。

  实施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改革,对住宅作为经营场所使用实行清单管理。

  加强金融服务。合肥高新区会同金融机构共计开发科大校友贷等财政金融产品15款,累计扶持6000余家次企业融资120亿元。发布实施“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方案”,与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合作共建科技金融示范区。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合肥分中心、深交所安徽基地成功落户。

  合肥高新区开展低效用地清理专项工作,成立闲置和低效用地处置专班,围绕“大起底、大盘活、大建制”三个步骤,开展专项行动,聚焦“招引、供地、监管、退出”四个环节,构建长效机制,发挥“亩均论英雄”的牵引作用,切实提高土地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

  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编制《合肥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制定了碳达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表,围绕双碳路径规划编制和能源、工业、建筑等8个领域行动计划提出34项目标任务,建立了定期调度和考核机制。

2021-11-29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108.html 1 合肥高新区形塑创新发展新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