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6版:创新园区

淄博高新区聚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三区一窗口”

  ▶ 本报记者 于大勇

  一年来,淄博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聚力打造淄博高质量发展“三区一窗口”,即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集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的示范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今年1-9月,园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1%,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5%,工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9%。

  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全面优化。淄博高新区科学确立“一核两城三区”总体空间布局。淄博高新区核心区功能设施基本完善。淄博科学城(30平方公里)加速建设,其中,面积达106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一期即将投入使用,二期、三期年内全面开工,总投资60余亿元的独角兽生态岛等重点项目完成招标,科学城新材料中试区25栋标准厂房企业已全部入驻;四宝山双创公园城(49平方公里)致力于构建生态休闲、宜居宜业的科创慧谷。智能制造区规划建设智能微系统、生物医药、储能谷等2400万平方米的14个专业园区,正在建设和建成的园区投资500亿元、面积达950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产业园区。

  创新驱动持续蓄能,创新创业激情迸发。淄博高新区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孵化载体达25个。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启动了“国家高新区(淄博)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新增备案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山东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家,淄博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家。创新发展培育科技企业群体,实施“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升高企、支持小规模高企上规模”的高企“双培育”工程,按照近中远3个梯次建立梯度培育台账。培育准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4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山东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家。

  做大主导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加力提速。淄博高新区突出做好“优”“扩”两篇文章,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金融科技、高端物流、新经济“3+2+1”主导产业。全力做好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出台《淄博高新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重点打造了医药健康、先进陶瓷、MEMS和物联网、新能源及储能等11条产业链。新建设直播跨境电商基地、金融科技中心、独角兽生态岛起步区、能源互联港4个新经济载体,新经济高端引领区正在成型。强化“以项目为纲”导向,实施总投资466亿元的山东省级“4类”重大项目36个、总投资902亿元的重大项目81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工项目数、完成额均居淄博市首位。

  全面融入开放大局,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淄博高新区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主动“走出去”,57个对外投资项目延伸拓展至19个国家。淄博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总投资100多亿元 、面积达200余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新字化合库、研发等配套区加快建设。建立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招商中心、国投公司招商部“3+N”双招双引新机制。今年1-9月,实现山东省外到位资金89.6亿元,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50个,实际使用外资1.4344亿美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6.4%、142.9%、84.4%。

  锐意改革开荒铺路,区域发展环境更有吸引力。淄博高新区深入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瘦身强体”、全员聘任,改出了发展新活力。全面落实淄博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山东省下放行政权力事项95项,淄博市下放1046项,全部承接到位。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企业开办业务“一次提交、信息共享、并行办理,零元办结、快速出证(照)”,企业开办全流程2小时内办结,走在全国前列。全面落实各级人才政策,在山东省率先发布“青年人才十条”“人才生态七条”等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最高给予1000万元购房补贴;对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长5年、每年5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形成引聚人才生态链。

2021-11-29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105.html 1 淄博高新区聚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三区一窗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