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6版:创新园区

衢州高新区“飞地”借智 创新产业绿色发展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今年以来,衢州高新区认真落实“产业为王 工业强市”战略部署,聚焦主业抓落实,工业经济高位增长、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后劲蓬勃有力,超进度完成2021年度进位目标,第四次入围中国化工园区30强。

  今年1-9月,衢州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1.7亿元,同比增长3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3亿元,同比增长17.5%。1-7月,衢州高新区实现进出口168.88亿元,同比增长62.98%。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衢州高新区构筑人才高地,先后引进浙大衢州“两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大院名校7所,通过“企业育智、平台引智、飞地借智”,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41名,申报浙江省级尖兵、领雁项目13项。浙大衢州“两院”26个教师团队进驻,20多个科研项目启动实施;13家博士工作站与企业合作项目15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项。

  如今,衢州高新区创新成果涌现,2020年至今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500余件。园区企业金瑞泓突破量产12英寸半导体级硅单晶棒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打通高纯四氟化硅气体研发生产技术路线,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等。今年11月,浙江上洋机械股份“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巨化装备工程“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同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通过联动推进、分级培育,衢州高新区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队全面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

  为突出政策支撑引领,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衢州高新区积极优化招商目标,成功引进拓烯等特色“链主”企业及高效光伏电池等优质项目。其中,“时代锂电”项目成功列入浙江省省长工程和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衢州高新区加大政策补助,健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落实税收减免等政策,通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补助、年度研发费用投入补助、创新载体建设补助、技术创新和应用奖补、科技成果转化奖补、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奖补、创新服务券等,2020年度补助企业资金达1亿元。衢州高新区打造新产业平台,初步建成浙大衢州“两院”实训基地等“飞地”、慧谷工业设计创新园等平台。

  衢州高新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一是优化基础配套。衢州高新区统筹积极推进“三通一平”设施配套,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已施工完成或列入《全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成功争取重点项目政府专项债1亿元,发行衢州市首单超短贷2亿元,获批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二是建立社区网格制度。园区推行“模块化、扁平化、社区化”模式,抓好改革提升,努力打造“两勤”“两专”新时代“铁军”队伍;开展企业社区网格化服务,推动干部深入一线,建立“企业点单、中心赋色、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实施“放水养鱼”行动和开展“最多跑一次”服务。三是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依托“浙政钉”“政企通”等平台,做实做优“谋、推、统”文章,推进“制”“治”“智”转变;创新建立“小微入驻一件事”智能公共数据云平台,成功引进6家企业。四是精准开展能源双控。压实责任开展能源“双控”百日攻坚行动,依法依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深化亩均改革,设置闲置厂房“超市”通过对土地、厂房等要素的快速盘活,进行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盘活土地1221亩。

  下一步,衢州高新区将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努力打造浙江绿色生态高能级战略平台、浙皖闽赣四省边际现代产业高地、中国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球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为衢州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最大的产业增量。

2021-11-29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106.html 1 衢州高新区“飞地”借智 创新产业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