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4日
第A11版:双创服务

厦门火炬高新区俯身为企业解难题

  ▶ 管轩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幼君

  不到3个月,看了20多处场地的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捌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超终于在厦门创业创新园伟业楼找到一处层高4米、面积750平方米的厂房。这里距离捌斗公司研发、办公的场地只有几十米。

  谈到这件事,许超仍然难掩小激动,他说,如果没能及时解决生产用地问题,他的公司只能到岛外找厂房了。这对于研发部门在岛内的捌斗来说,特别不方便。

  聚焦服务惠企

  集中精力办实事

  今年以来,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不断探索服务新举措,力争把服务积极落在实处,安排专员下沉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一对一的跟踪服务,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贴心服务。这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厦门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通过为企业办实事,增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协助日曜科技申请创新券,已通过额度5万元;针对三安光电欲聘用2位日本外籍,帮助申请其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解决欧瑞飞完成市级技术改造补贴补申报事宜;协助麦克奥迪兑现股权转让产生的地方留存部分退税……近期,厦门火炬高新区结合厦门地方史和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30周年,聚焦服务惠企,集中精力办实事,制定第一批共12项的“服务高质量发展 火炬在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俯身解难题

  推动工作开新局

  深学细悟,送服务。园区企业深蓝动力研发的“送来电”移动充电桩,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下单,配送员就能将移动充电桩送至车辆所在地充电。如此便捷高效的“车族”所爱,但市场推广力有限,品牌认知度较低。面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火炬物联网孵化器服务团队想出了“线上+线下”的路子: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对深蓝动力的产品进行展示;在线下,专门在园区打造了移动充电服务展示站,便于来访者近距离了解产品特色。有层次、大范围的推介和宣传,成效显著。

  “目前,已有企业通过展示点联络深蓝动力洽谈合作。”厦门火炬物联网孵化器总经理陈德加说,这种“线上+线下”的品牌推广方式,已固化为“产品直通车”服务,针对企业具体需求,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譬如说,园区将在孵企业安居慧云的智慧安防产品与基地相结合,建立了“人脸识别—智慧开门—安防监控”全流程的企业产品展示应用,以应用场景来带动产品推广。

  “只要企业有需要,我们随时都在线。”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工作人员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俯身解难题,推动工作开新局的行动准绳。

  在海辰锂电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现场,研发中心的落架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从高处俯瞰,这一去年11月动工的项目已峥嵘初现。项目建设的“快”,为的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我们要在2021年年底前交付一批成品,时间非常紧迫。”在海辰新能源项目工程师蔡俊杰说道。面对从拿地到审批、施工许可再到开工、建设,项目落地这一复杂细致、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厦门火炬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张远裕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革命先辈们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给了他和同事极大的鼓舞,学史增信,学史力行,用心服务企业是他们交出的“初心答卷”。

2021-06-1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3018.html 1 厦门火炬高新区俯身为企业解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