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2日
第A12版:双创故事汇

董旭:让孩子与机器人“亲密接触”

  ▶  徐秋韵

  切割机器人外壳、打孔,上螺丝,编写程序代码,接通微型电路板、组装……在合肥铁榔头机器人科教基地,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细致的“打磨”自己的机器人。

  手持遥控器,便可以让机器人小车按照指定的方向前行,人形机器人也能在操控下做出挥手、俯卧撑和跳舞等动作,十分有趣。相较于商场上精致的机器人玩具,这里的机器人虽然外观比较粗糙,却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亲手设计制作出来的,是孩子们真正意义上与机器人的“亲密接触”。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有着科学传播教育情怀的务实践行者,他是合肥铁榔头机器人科教基地的创始人董旭,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他入职宝洁中国任管理培训生,在广州工作两年后,2015年,他放弃高薪的外企工作,离开广州与大学同学转战合肥创业。

  放手一搏

  在中科大学读书的4年时间里,董旭倾注了不少精力在机器人设计制作上。作为科大机器人俱乐部的核心人员,董旭和同学一起参加RoboGame机器人比赛,他们研发的机器人以出色的掷球表演获得“最佳技术奖”,他和同学也因这个契机进入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机器人研发学习。

  大学期间,董旭代表中科大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中小学普及机器人知识。最让董旭触动的是去宁夏支教的那年,“乡村孩子看到机器人,眼睛里满是对知识与科技的渴望。他们的眼神萌发了我为孩子做点事情的决心与勇气。”董旭说。

  2015年6月,董旭和团队确定创业方向:机器人教育培训。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铁榔头机器人科教基地,“‘弄脏你的手’的工程师精神”的教育理念,引人注目。董旭说,这源于一段孩子与家长的对话:有一次,铁榔头团队老师拿着本科阶段做的机器人在外面做展览,然后让孩子拿螺丝刀来拆解这些机器人。有个小朋友拆解完成后,却不愿意去洗手。孩子妈妈问她为什么,孩子回答说:“因为我的手上有工程师的味道”。

  这件小事也触动铁榔头创始团队,也让他们开始思考机器人教育的意义。“机器人教育并非只是教孩子制作机器人,更多的是给孩子营造科研的氛围,将科研的专注及独立思考精神带到课堂上。”最终铁榔头团队决定将简单化、小型化的机器人实验室呈现给孩子,而这就是铁榔头如今的上课教室。

  董旭介绍,与乐高拼搭不同的是,他们的机器人教育内容更接近于工业机器人制作。孩子会在老师指导下,从机械加工、电路制作到编程调试,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曾经,一位从美国带孩子回来探亲的校友来到“铁榔头”,对其项目给予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创造一种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文化。”

  为科技教育均衡化

  贡献“铁榔头”力量

  5年时间,“铁榔头”在合肥已经拥有了13个校区。在学员增长的过程中,铁榔头团队逐渐意识到,即使一开始教室环境简陋,家长们还是愿意相信他们。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课程内容的专业与扎实。铁榔头团队也因此开始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教研工作,让教育回归本质,利用丰富的机器人培训经验,通过好口碑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当学生越来越多,课程内容越学越精细时,家长们内心可能也会有疑问:怎么检验教学成果?铁榔头团队决定让学员参加竞赛,给他们出去锻炼的机会。

  2019年7月,在第23届RoboCup国际总决赛中,作为国内唯一一支RMRC项目晋级队伍,合肥铁榔头机器人战队代表中国与全球强队激烈对决,这支人均年龄不足14岁的青少年队伍,不仅与国内顶尖高校队伍一同晋级国际总决赛,还摘得本次RMRC项目的“世界冠军”。

  据了解,RoboCup是当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机器人赛事,RMRC项目是RobocCup国际总决赛项目之一,参赛队伍不区分年龄对决。

  “务实”“创新”一直以来都是“铁榔头”团队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董旭认为,做强靠产品,做大靠运营,做久靠文化。“我们做教育的使命是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受益一生的能力——信心、创新、成就感、科学探究、优秀的习惯、团队合作精神。”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董旭表示,团队正积极谋划推出一款互联网产品,研发出优质的课程体系,打包材料工具,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将优质的线上课程惠及更多学生,为科技教育均衡化献出“铁榔头”的一份力量。

2021-03-22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1874.html 1 董旭:让孩子与机器人“亲密接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