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琴报道
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带动下,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外卖行业异军突起,受到大量消费者的推崇,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服务争议也频频见诸网络,暴露出外卖行业规范缺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规范外卖行业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小小的外卖,牵动着千家万户的餐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外卖是我近两年一直关注的问题,今年我的提案就是关于规范外卖行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李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样关注外卖行业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明基,他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之一聚焦的就是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成为餐饮业在疫情期间维持现金流的出路,另一方面也给监管带来了压力。外卖行业一直存在准入门槛低、第三方平台责任不明确、消费者维权较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疫情期间愈加凸显,对监管部门提出更大挑战。”洪明基说。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外卖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17.4%,达到3.58亿人,2019年外卖用户将超4亿人。2018年整个外卖市场已突破2400亿元,2019年将超过2800亿元。
如此大的外卖市场该如何规范管理?李迎新说,从事外卖餐饮服务的单位中90%以上是个体工商户,其中大多数是小微餐饮企业,不少餐饮商户为保证速度而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条件。“送餐配送过程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部分外卖小哥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派送环节引发的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倒翻、误时、转送及交通事故等。”李迎新说。
为何今年会选择聚焦规范外卖行业?李迎新表示,“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今年的《关于规范外卖行业的提案》是在我去年《关于促进快递配送业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融入提案》基础上,经过更加深入的思考、挖掘之后,有侧重地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提炼而成。可以说是上一个提案的延伸和发展。”
“二是通过调研,我发现目前外卖行业存在着食品提供者准入门槛低、市场主体无序竞争、行业链条各方权责不明、配送过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过度包装产生大量垃圾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李迎新说。
据了解,疫情期间,餐饮食堂受限,外卖订单暴增,无数商家蜂拥而至,涌向外卖行业。据外卖行业相关数据披露,近两个月来,仅美团、饿了么两大平台增加的外卖“骑手”就多达58万余人。
李迎新建议,要加快外卖行业地方立法工作,实现外卖行业法治化。尝试以政府规章形式,完善外卖行业的管理规范,加强管理强度,提高准入标准,明确准入条件,理顺无序发展的乱局。
此外,李迎新还建议,提高外卖服务全流程透明性,规范外卖送餐管理,以此杜绝送餐环节安全隐患问题。比如,“让消费者可以实时了解、监督食品加工、包装、配送的每一个环节,形成有效的‘闭环’监督体系,确保百姓食品安全”“加强外送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培训的管理”“落实外卖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交通安全法规培训”“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餐具包装”等。
“还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合理有效管理订单分配、科学合理限定配送时间、严格把控淘汰劣质商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让人民群众成为外卖行业发展的真正受益者,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迎新说。
此外,洪明基也表示,外卖行业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餐饮业新业态,用传统方法对其监管效率较低,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建议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