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明慧
在徐州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园内,江苏系数精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系数精工”)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新生产线,于今年8月已正式投产。
“新的生产线是原先生产线的升级版,原先的生产线能生产5米以内的大尺寸风电轴承产品,新的生产线将企业生产的极值突破到了8米。”近日,站在新上马的生产线前,系数精工董事长王川介绍说,“新的生产线不仅将设计产能提高到月产1万吨,还跨出了企业进军更高端产品市场的重要一步。目前,企业与下游厂商联合研发生产的重达10吨的大尺寸风电轴承产品已批量交付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为企业打开了全新发展通道。”
系数精工是2019年落地徐州高新区的一家主营风电轴承、变速器轴承、发电机轴承等产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20年建成投产,实现了大尺寸风电轴承的国产化替代。
“看似普通的环形锻件,其实生产工艺难度极高。”王川说,此前,风力发电机上需要的大尺寸轴承全部依靠国外进口,系数精工建厂的初衷就是要实现大尺寸风电轴承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就是要在这个空白领域,走出一条中国制造的路。”
从3米,到4米,到5米,到8米,5年来,系数精工在“无人区”不断拓荒,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今年,大尺寸风电轴承市场需求爆发,系数精工各类订单接到“手软”。“去年,一个月的产量在四五千吨左右,今年一个月的产量在8000吨左右。去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今年1-9月已突破3.5亿元,加之新的生产线上马,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的目标,很快就能达成。”王川信心满满地说。
系数精工近年销售收入持续攀升,而驱动这份增长的正是企业深入骨髓的危机意识。“企业负责人常说,现在仍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系数精工财务总监时信乔透露,正是这种居安思危、持续自我加压的清醒姿态,推动系数精工不断突破向前。
事实上,系数精工在建厂之初,便面临着不小的发展挑战。
“2015年开始,国家对风电全产业链给予大力资金扶持。而我们建厂时,国家的资金支持政策到限,不少同类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系数精工靠科技创新在这一轮的市场洗牌中,站稳了脚跟。
2021年,系数精工自主研发生产出6.45MW海上大功率风电轴承产品,并顺利通过瓦轴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认证。
2023年,系数精工在前期积淀铺路下,利用3个月的时间,自主研发完成内外径异形锻造技术,可以实现大尺寸轴承内外径异形的连接。
“原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研发,实际上,我们的研发速度远比计划快。”时信乔说,“最后3个月的研发关键期,大家把一天当成几天用。3个月时间,光报废的材料就价值几百万元。”
那段时间,王川和研发人员“不眠不休”,一起探讨,一起实验,一起复盘。企业“掌舵人”亲力亲为地搞研发,更是为研发团队的研发热情加了一把火,“没想过失败,内心深处是对成功的极度渴求。”王川说。
靠着这一技术突破,系数精工在市场下行期,一举成为瓦轴集团的核心供货商,“原先在瓦轴集团的供货商排名中,系数精工只能排到三四名。而通过内外径异形锻造技术,系数精工真正获得了龙头企业的认可,拿下了瓦轴集团这一产品70%以上的订单。”王川说,系数精工近几年一直在创新端发力,企业拥有2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3%,今年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只有不断向前,‘想办法’才能‘有办法’,才能在大浪淘沙中持续生存,才能在市场的搏击中,勇立潮头。”王川表示,系数精工的崛起之路,是企业凭借持续创新和强烈的危机意识,逆势而上,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这条成长路径清晰地表明:中国制造迈向高端,没有捷径,唯有靠研发咬牙攻坚、靠工艺持续打磨。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唯有步履不停,笃行实干,才能经受住市场的洗礼,不断向更高处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