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曦
仰望星海,来自洛轴、轴研所的航天级轴承和关键单机“坚守岗位”,保障中国空间站正常运转;凝眸远洋,七二五所的铜镍合金产品助力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开启新征程;俯瞰大地,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研发的大型收获机在田野上加速运转,又是一个丰收年……
“十四五”期间,洛阳市坚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住工业基本盘,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抢占产业新赛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千年古都正以产业蝶变书写着工业现代化的“洛阳篇章”。
以新赋能
“洛阳制造”内涵不断丰富
近日,全球最大22米辗环机全系列轴承在洛轴下线交付,迈出了国产高端轴承打破国际垄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一步,也为“洛阳制造”重大高端装备增加了新的内涵。
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与脊梁。“十四五”期间,洛阳市一批批“大国重器”闪烁创新光芒:中信重工研发世界最大智能化自磨机,轴研科技全球首台25MW风电主轴轴承成功下线,铜一金属全球首创铜铝复合箔批量应用,220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进化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其背后是洛轴、中信重工等老牌企业积极转型,在抢抓风口产业机遇中频频“领先一个身位”,尽显“共和国长子”“老树发新枝”的奋力改造;更是洛阳市在新能源等领域谋划布局,陆续实现氢沄大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成功试产、普莱柯P3实验室运营、昇腾人工智能实验室落子布局等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的生动实践。
此外,洛阳市还加快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促进重点行业工艺升级、数字转型和绿色发展,在“点”上打造企业标杆,在“线”上推进链式改造,在“面”上推动集群园区整体转型,加速制造业转型发展。
以新提质,以新赋能,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主战略,围绕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洛阳市正开足马力。
聚链成群
风口产业布局逐步完善
一块块行业领先的麒麟电池接连出厂,一栋栋刷新产能的核心厂房加速建成……近日,随着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加上一期项目产值创新高,三期、四期项目提速建设,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整体建设“四箭齐发”,正为洛阳新能源产业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与之一路之隔,总规划面积约1.8万亩的洛阳新能源产业园坚持“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需要什么,我们就引进什么”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吸引10余个项目进驻投产,初步形成从上游材料到核心部件、从电池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完备的产业链。
“十四五”以来,洛阳市把发展风口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谋划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奋力推动产业链量质齐升、成群成势。
规模不断扩大。洛阳市光电产业规模居河南省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17条产业链在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4600亿元的基础上,有望在今年突破5200亿元,迈上发展新高峰。
链群全面起势。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河南省“零”的突破;铝基新材料向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等风口转型,成为洛阳市首条千亿元级产业链。
随着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美丽画面不断刷新,洛阳市制造业支柱地位不断强化,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足音越发铿锵。
融通发展
企业生态加速优化
42倍!这是“十四五”期间洛阳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增长的数字。依托建立完善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洛阳市不断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四五”以来,洛阳市坚定不移发展制造业这个“当家产业”,以加强优质企业培育为核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不断提升制造业规模能级。
一手抓“大”,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洛阳市以中信重工等为试点,加快驻洛央企增资扩产、产业整合,推动龙头企业加强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力争“十五五”内实现倍增。
一手育“小”,大力培育高成长企业,洛阳市分批分类分级遴选一批增长速度快、研发实力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企业,“一企一策”做好精准服务。
此外,洛钼集团跻身全球千强企业,3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3家“头雁”企业引领集群发展,一幅“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集聚、未来产业萌芽”的产业画卷在河洛大地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