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第A23版:新空天

北斗产业价值链向“好用”“常用”“必用”跃进

  观众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了解配有北斗技术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  本报记者  李争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国内主要行业领域北斗应用渗透率已超过8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冠宇表示,北斗产业正在进入规模化应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北斗已经从建成、好用走向用好、用广。

  北斗产业链日趋完善

  近日,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发布全新一代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系统级芯片)HD6180,该产品以及丰富的芯片级解决方案一经亮相,即展示了其在北斗高精度定位与短报文通信领域的实力。

  北斗短报文通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别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服务之一。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无法覆盖的地区,用户可以通过北斗卫星提供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基于卫星短信的双向通信,确保了极端环境下的通信安全,满足了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的应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务需求。

  在北斗峰会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的展台上,名为“青龙Pro”的人形机器人,背上一个“小书包”就可以离开室内应对室外复杂环境。这个“小书包”,基于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三体套件开发,内置北斗卫星天线、板卡等时空智能硬件组合,搭配7×24小时北斗时空智能服务,还融入为机器人巡检定制的“北斗+具身智能巡检平台”,最终实现动态厘米级定位与多模型协同决策。

  在北斗峰会上,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雷特”)展示的0.5米光学敏捷遥感卫星(XR-11),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从地面拓展至太空。

  赛德雷特展台工作人员表示,借助北斗系统,XR-11可更精准实现沿迹成像、非沿迹成像、条带拼接、动态扫描成像等多模式成像。这一技术突破,有助于卫星控制兼顾“低成本—快动—快稳”,从而显著降低卫星生产成本与发射成本,加速推进商业化星座建设。

  当前,北斗产业链条正日趋完善。《蓝皮书》表示,北斗应用产业链围绕定位、授时、短报文三大核心技术,构建“上游元器件及基础产品供应—中游终端及系统集成—下游运营服务供应”完整生态。

  业内人士表示,北斗产业价值链开始由最初的“试用”“能用”向“好用”“常用”乃至“必用”跃进,其主要表现为“三化”——基础设施公共化、能力服务订阅化、价值交付场景化。随着北斗时空数据逐步成为可确权、可定价、可流通的核心生产要素,其商业模式进入“生态共建、场景裂变、多元分成”的新境界。

  北斗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下,公共交通北斗终端正以每年百万台级别迭代更新。乘用车领域,2028年搭载北斗的车年销量超150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超七成。通信领域,2025年底基站北斗覆盖近1100万台/套,安装率99%以上。”李冠宇表示,北斗正在驱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每天都在处理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就是如何将数亿商品,从遍布全球的产地、工厂、仓库,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体验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的背后,是‘时空’二字。”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北斗系统所提供的精准定位、导航和授时,正是解构和重塑现代供应链的基石。

  尤其是在交通这一“时空敏感型”产业领域,北斗已覆盖“上天下地入海”全场景。

  在民航领域,从飞机起飞滑行到巡航降落,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全程护航,实现地面对飞行状态的周期精准追踪;在轨道交通领域,列车能够自主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并动态调整运行状态;在地面交通中,车载终端与北斗地面增强装置等联动,在弱信号环境下不仅仍能保持定位,还可获得路况优化、盲区预警等服务;在浩瀚海洋,北斗赋能极地科考、远洋通信、海洋牧场、海上救援等,构建起全域感知的海洋动态监测与智能海上救援体系。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北斗推动智慧农业迈入全链条数字化。数据显示,我国农机北斗终端应用数超百万台/套,依托农机大数据平台可实时整合作业轨迹与设备状态,实现跨区域调度与远程运维,构建“耕—种—管—收—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在智慧城市领域,依托北斗构建的城市“天地协同”监测网络,整合多维度数据,可精准预判风险和提供分钟级预警。

  《蓝皮书》显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加速融入普通民众生活,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领域落地产品日益丰富,在各类终端中占比超七成,是北斗规模应用的关键。未来3年,北斗应用的年均增量达到约4亿台的规模,年增长率逐步达到3%以上,其中大众消费市场在增量市场中承担核心角色,占比将超八成。

  业内人士说,北斗以“全链条时空服务”渗透产业各环节,既解决了“精准化”痛点,更推动千行百业从“单点技术应用”向“全流程数字化”跨越,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引擎”。

2025-10-20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8534.html 1 <p>北斗产业价值链向“好用”“常用”“必用”跃进</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