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第A2版:要闻

政策护航,民营经济破浪前行

▶ 本报记者 叶伟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实现大跨越大提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其中,民营企业突破5800万户,同比增长5.2%,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的68.9%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71.7%。

从传统产业的“精耕细作”,到新兴产业的“开疆拓土”,再到未来产业的“拓荒先行”,“十四五”期间,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优势,在产业升级中大展拳脚,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驰骋产业新赛道

精准的市场定位、高效的运营管理、持续的产品创新……“十四五”期间,广大民营企业深耕主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思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荣事达是一家物联网企业、智能家居企业。”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事达”)董事长潘保春介绍说。

在人们印象中,荣事达是一家生产冰箱、洗衣机的传统企业。事实上,荣事达如今已成长为一家集智能家居全屋系统系列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企业。

“核心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潘保春说,近年来,荣事达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并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飞航空”)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凯瑞鸥”,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相比传统依赖船舶和直升机的运输方式,eVTOL在运营成本、响应速度、环保性、舒适性以及适应有限起降空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表示,此次成功试飞,标志着我国在海陆低空物流场景应用中迈出关键一步。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十四五”期间,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已成为攻关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60%的A股上市公司。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保驾护航。

“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加强相关法律立法修法,制定出台专项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

今年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制度保障。

“此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些重大政策举措有效激活民营经济内生动力,激励民营企业投身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动民营经济的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刘向东表示。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其中72.9%“花落”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群体。

“减税降费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税负负担,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同时企业将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产品研发中,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政策框架和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有力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需要多维度发力

“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受阻,一些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

面向“十五五”,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刘向东表示,要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落实公平准入机制,强化重大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要优化新型要素供给机制,推动耐心资本投向民营企业,支持民营联合高校共建重点实验室,持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要扩大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实施阶梯式优惠,激活市场活力;要开放重大应用场景,鼓励各级政府采购民营企业创新产品;要优化“出海”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技术标准海外输出,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走出去”。

朱克力建议,国家层面要强化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避免平台型企业挤压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地方层面要建立产业地图动态预警机制,突出链式思维,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支持成都、西安等城市打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协同生产基地,形成与长三角地区整机制造产业的梯度配套,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同时,民营企业要主动作为,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潘保春表示,未来,随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将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10-13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8161.html 1 <p>政策护航,民营经济破浪前行</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