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庆阳
近日,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与新华网联合主办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地展示了煤炭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2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化已成为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延长石油集团积极推进亿吨级智能矿井集群建设,多项成果获国家试点示范,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智能化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随着智能产业逐渐培育壮大,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实体经济与AI逐步融合,提升能源系统安全可靠与灵活高效运行能力,为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采集开发保驾护航。
发布会上,延长石油集中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包括煤矿新一代综合管控平台、软件定义控制技术(SDC)、数据治理融合平台与数据标准体系、安全审计标准及智能化建井模式等。
延长石油全资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青仓表示,延长石油始终坚持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他特别提出,其旗下巴拉素煤矿已入选国家首批新建智能化示范煤矿,可可盖煤矿创新提出“打井不下井”智能建井模式,将建井周期从53个月大幅度缩短至18个月,显著提升了建设效率和安全性。
“数据+AI”驱动转型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介绍说,2024年,煤炭行业数字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I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量显著提升,“数据+AI”正在成为行业高层次转型的新动能。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从技术角度深入探讨智能化煤矿的建设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康红普认为,延长矿区在智能掘进、开采装备控制等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应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常态化水平,实现“减人、提效、增安”目标。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全辉介绍了企业在智能化建井、智能化生产系统、清洁绿色供能、新一代智能管控平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矿山大模型构建了新一代煤矿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搭建了调度指挥、安全防控、生产协同、决策支持与信息运维。
据介绍,截至目前,可可盖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成果已形成专利23项,论文25篇,专著1部,国家标准有两项发布、两项实施,行业标准有两项发布,重点研发项目有两项实施,省部级一等奖5项。未来,可可盖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全方位实现井下全无人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集群作业。
迈进发展新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煤炭智能开采产能占比已历史性突破50%,标志着煤炭行业正式迈入智能高效发展阶段。从政策引导到技术落地,从企业实践到生态协同,煤矿智能化建设已进入系统推进、深度融合的新时期。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指导意见,推动智能系统实现自分析、自决策、自执行,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
此次发布会不仅全面展示了延长石油在智能煤矿建设中的领先技术成果,也折射出整个煤炭行业正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通过“数据+AI”、5G/6G通信、智能装备等多项技术融合,重构产业生态,提升安全水平和运营效能。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双重挑战下,智能化已成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随着数据与AI不断渗透、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传统煤炭工业正在安全、高效、绿色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国家能源安全与产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