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凯明
今年以来,焦作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焦作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部署,聚焦“强组织、优服务、激活力”核心目标,通过筑牢主阵地、提升服务力、激活动力源“三维发力”,构建起权责清晰、服务精准、治理有效的基层善治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筑牢主阵地
构建立体化治理架构
构建“1+2+N”机制,统筹治理全局。焦作高新区围绕“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落地,创新建立 “1+2+N” 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工作机制,即1个区党工委领导小组统筹决策,2个平台(风险隐患研判治理平台、政务便民服务平台)联动发力,N个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及驻区机构依托自有平台排查风险,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的治理体系。该高新区同步印发21项工作任务清单,将治理责任细化到岗、明确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推动“多格合一”,破解网格碎片化难题。焦作高新区针对以往部门网格“各自为战”问题,整合基层各类网格资源,实现治理 “一张网”全覆盖。该高新区优化后划分网格819个(农村675个、社区66 个、专属网格78个),配备网格长612名、专职网格员812名、兼职网格员1637名,构建起“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网格”四级治理链条。同时配套建立网格事项清单、网格员职责清单、事项准入退出、管理考核“四项机制”,保障网格规范高效运行。
储备“年轻化、高学历”后备力量,赋能村社换届。焦作高新区着眼下半年村“两委”换届工作,提前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共储备21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 83.33%(较现任党组织书记学历高58.28个百分点),通过“导师帮带+实践锻炼”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确保换届后村(社区)班子“接得住、干得好”。
提升服务力
拉近党群距离
精准服务“一老一少一青壮”,解决急难愁盼。在助老服务方面,焦作高新区推进城市社区老年助餐示范点建设,已建成7个(完成率70%),上半年通过养老助餐平台服务602名老人,破解老人“吃饭难”问题;在托育服务方面,利用104 个村、8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缓解职工子女“看管难、辅导难”问题;在就业服务方面,在8个社区建设就业驿站、零工驿站,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网格化管理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建立“1610”防控机制,化解风险隐患。焦作高新区整合综治中心、公安防控中心、情指中心,成立区重大风险防控中心,落实 “1610” 风险防控机制(即1日受理、6日办理、10 日办结)。围绕矛盾风险、“三失一偏” 重点人员等,建立 “123” 警情联控、闭环盯办、跟踪督办、反馈销号制度,累计交办风险事项194起,办结销号184起。
强化法治诚信建设,优化治理环境。在规范执法方面,焦作高新区开展执法人员专题培训,覆盖86人,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在企业服务方面,组建律师服务团,为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等环节提供“法治体检”,防范法律风险;在诚信建设方面,推进严重失信主体清退,失信主体占比降低 2%,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环境。
激活动力源
提升治理效能
编制履职清单,厘清区乡权责。焦作高新区通过“分类整合、凝练事项、三上三下、上级评估”四步走,制定乡镇(街道)履职“三张清单”,明确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的职责边界,收回乡镇(街道)无力承接、长期未履行的事项,实现“权责对等、减负增效”,解决长期以来区乡职责不清问题。
开展党建攻坚,建强治理队伍。焦作高新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攻坚,目前“三有”(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一定数量的职工、有生产经营活动) 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99%、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100%;实施基层干部学历、技能 “双提升”,近2年,20余名村干部获大专学历,180余名村干部在读大专或本科;联合高校开展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领域培训,提升青年就业与干部治理能力。
打造特色品牌,激发治理活力。文昌街道依托大数据平台,组织网格员对九小场所、工业企业等开展巡检,实现“隐患可管、责任可追”;阳庙镇创新治安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安发生率下降、矛盾化解率上升;文苑街道组建青年、退役军人、老年志愿者等6支队伍,开展作业辅导、安全排查、文化服务等活动,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氛围;李万街道立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以“居民与居民之间近邻互助、居民与组织之间近邻守护、组织与组织之间近邻共建”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近邻格局,让辖区居民幸福感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焦作高新区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实现了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向“系统化”、从 “被动式”向“主动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高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