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宗明
近年来,唐山高新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借助北京市智力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该高新区现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共建“机器人产业链”主要承载地。目前,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企业已达233家,今年1-6月机器人产业规模为39亿元,同比增长20.3%。
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如今,唐山高新区龙头企业与领军企业不断涌现,纷纷抢占细分领域制高点。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以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下”)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完备的焊接机器人产业链条,国内市场占有率30%,产业规模为全国第一。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百川集团列车检修检测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并出口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消防机器人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集成算法企业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眼科技”)、机器视觉企业唐山英莱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传感器生产企业唐山旭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同时,唐山高新区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产业集群效益初步显现。
伴随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唐山高新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唐山高新区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场景创新,累计开放典型应用场景达110个。低空“综合一次飞”智能巡检平台围绕唐山市八大类飞行场景,完成400余次试飞。二十二冶集团和松下在焊机需求上深度对接应用,鹰眼科技助力金石钻探(唐山)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改造,大学生创业企业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助浴机器人在唐山首佳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率先应用。
场景的落地推广,有效助力企业增客户、扩订单、拓市场。今年以来,唐山高新区已累计组织供需对接会25场,企业之间达成合作订单10余项。
政企协同赋能产业升级
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园区多方面发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近年来,唐山高新区出台产业支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唐山高新区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享工厂建设方案、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创制券实施细则、企业自主认定人才试点办法等政策举措,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平台建设、资金保障、人才招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制度,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唐山高新区还设立3只总规模72亿元的专项基金,吸引2家优质企业落地。
聚智协同创新,激活产业动能。近年来,唐山高新区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端院校合作,积极探索“北京大脑、唐山转化”模式,依托全国唯一的开诚智能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河北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孵化中心、机器人中试示范平台、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以及唐山高新区创业中心,汇聚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优化完善“研发+孵化+产业化”生态链条。
针对初创企业多、小试中试难、投资建厂资金压力大、成果转化风险高等实际问题,唐山高新区联合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河北省打造机器人共享工厂。唐山高新区管委会还推出“创制券”政策,支持建设共享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共享制造扩点成面,建成中信重工开诚、陆凯、旭华智能、汇中仪表、亚特等共享工厂,共享集群现已初步形成。目前,百川共享智造工厂累计承接165家企业订单,产值达1.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