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外发布,系统地总结了过去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三级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思路举措以及南沙开发建设的最新成效。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加快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及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南沙的战略地位持续跃升,开发开放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白皮书》指出,3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锚定《南沙方案》“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五大任务,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携手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批标志性成果接续落地,基本完成《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2024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GDP)2301.3亿元;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5%。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1.5%、总数突破1300家,实有企业增加3.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近11倍、总数达35家,新增上市企业9家,4家企业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15%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16.2亿元。
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南沙的港澳投资企业增加近1000家,新引进港澳青创团队超800个,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超1.2亿元、平均税负下降超5成,港澳居民总数达1.1万人,近一年来实有人口净增11万人。
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2022年以来南沙实际利用外资336亿元,2024年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1115.3万标箱、同比增长11.2%,202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479.3亿元、同比增长17.5%。
《白皮书》显示,围绕《南沙方案》,3年来,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南沙落地,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良好态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作用更加凸显。
其中,南沙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取得新成果。
科创方面,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南沙,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加快建设。
产业方面,南沙在全国率先面向自动驾驶出行提供全域开放“试验场”;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集聚超过40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覆盖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创业方面,南沙已打造以“创享湾”为龙头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集群,建成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15个青创基地,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其中,港澳青创团队1178个,项目年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7115人。
在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方面,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华南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048.9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开辟国际班轮航线174条、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占比超85%。
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南沙与香港交易所共建的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等品种,累计成交额约25万亿元。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1.1万个,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粤港澳大湾区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
“让重大战略看南沙,发展机遇在南沙,创新创业到南沙。”《白皮书》指出,下一阶段,要推动更多可知可感的标志性成果落地南沙,不断做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更好地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任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