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盛夏时节,草木青翠。
近日,记者走进淮南高新区,只见现代时尚的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园区内绿意盎然,绿化覆盖率高达45%。这里不仅集聚了产业园、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生活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正拔地而起。
“我们正按照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中心一基地)功能定位,积极打造高品质生活区、高效能治理区、高科技产业区。”淮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群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今,淮南高新区正以创新为笔,描绘产城研一体化发展新图景。
特色产业聚链
锐意创新的江淮云大数据创意产业园、设施齐全的双创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感十足的新型显示产业园……从淮南高新区管委会向外望去,充满活力的园区尽收眼底。
少有人知的是,20年前,这里还属合肥市长丰县管辖。200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将长丰县7个乡镇划给淮南市。2010年,淮南市委、市政府在此成立淮南高新区。淮南高新区2015年12月与淮南市山南新区整合,2018年2月获批国家高新区。
2019年起,淮南高新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合淮同城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全面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
“之所以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因为这里有华东区域规模较大的数据中心,同时淮南高新区承载的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是安徽省27家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李群介绍说,该区持续推进存储、加工、服务、信息等大数据产业链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融入长三角,首先要融入合肥。合肥市新型显示龙头企业为淮南高新区带来了产业辐射与发展机遇。围绕新型显示产业制造加工、技术评估及应用终端等领域,淮南高新区已招引新型显示企业28家,其中26家被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23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我国乘用车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淮南高新区选择了商用车赛道,引进了一大批整车企业和零部件项目,总投资约328.5亿元。
科创生态引领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淮南高新区集聚了“四上”企业233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
在位于淮南高新区管委会正对面的开沃汽车(淮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沃汽车”),记者看到了一辆车从研发到试制生产的全过程。
“开沃汽车建立了完整的汽车试制生产体系,设置了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试制车间、模组PACK车间、智能测试街区及路试跑道,已获得‘基于质量系数的剩余续航里程计算方法、装置及系统’等一批专利。”开沃汽车运营支持中心经理尚勇表示。
走进位于淮南高新区双创综合服务中心的白山云盾服务全球中心一楼展厅,“全球网络安全态势”大屏幕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该屏幕直观展现了白云山科技全球化安全防护数据。
“白云山科技已获批专利45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0多项,每日处理 6000亿次访问请求,服务9亿海外网民。”白云山科技(淮南办公室)产品运营经理张人仁表示,今年,企业将在淮南高新区加强安全中心与交付中心团队建设。
如今,淮南高新区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2个协同创新平台,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同时拥有13家安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里还充分发挥安徽理工大学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建成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
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淮南高新区已成为区域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宜居宜业共生
深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淮南高新区推出了务实创新的人才政策。这里不仅关注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还将企业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涵盖人才住房、体检、生活补贴等多方面,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淮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明恒表示:“当前,淮南市委、市政府已搬迁至淮南高新区,与淮南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地仅相距五六公里。这种政府机构与高新区近距离布局的模式,为促进产城研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硬环境也是生产力。近年来,淮南高新区着力构建“工作有效率、生活有品质、创新有活力”的产城研一体化示范区。据淮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怀亮介绍,淮南高新区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赏景”的空间靓景标配,凸显了“小空间承载大民生”的服务宗旨。
如今,淮南高新区拥有高校1所、职高4所、义务教育中小学19所,其中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管理团队与骨干教师均由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建有大型医院4所,部分与上海市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拥有淮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淮南春申里文旅街区等一批优质配套,爱琴海城市综合体预计今年底竣工。此外,武王墩一号墓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为当地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未来,淮南高新区将持续推进宜居与宜业深度融合,致力于为人才和企业营造一个近悦远来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