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第A21版:新空天

搭载“三高”光学相机入轨

“苏州一号”拍摄最新“地球大片”

  ▲ 苏州一号卫星1:7模型

  ◀ “苏州一号”卫星拍摄的最新“地球大片”

  本报讯    近日,在苏州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星舟”)会客厅的电子屏幕前,该企业董事长张刘向来访者分享“苏州一号”卫星拍摄的最新“地球大片”。

  “苏州一号”镜头下,棋盘格般的察尔汗盐湖宛如巨大的翠绿色调色板;利瓦沙漠沙丘间宝石般的冰湖与金色沙海呈现出奇妙的撞色;美国黑水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海湾的海水呈现出渐变的梦幻色彩……

  2024年8月,吉天星舟自主研发的“苏州一号”卫星搭载着“高时效、高几何、高光谱”创新型光学相机成功入轨。

  与传统卫星不同,“苏州一号”卫星不仅能沿着弧形、S形等曲线进行成像,让人们“看清”地面,还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图片的传载和处理。这也意味着这位太空“摄影师”具备了给地球高效拍摄“无死角”高清大片的能力。

  据介绍,“苏州一号”卫星主要应用的新型遥感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它突破了传统严格沿轨道方向成像的限制,使卫星能够沿任意曲线目标的走向进行成像。二是新型计算重构高几何高光谱成像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现有光谱分辨率条件下,实现空间分辨率提升1个数量级,从而大幅降低相机的重量、体积和功耗。

  “我们的卫星一秒钟能够拍摄大约100平方公里,可以做到2000公里左右拍摄范围的一次成像。”张刘表示,这些技术的在轨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标志着我国在商业航天新型对地观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米级几何精度与10纳米光谱分辨率的光学相机,仅需5分钟就能完成无人机大约1万天的拍摄工作量。“这张卫星影像捕捉到了海水颜色的细微变化,专家们通过不同光谱的形状大小,就能判断水域是否存在污染。” 张刘介绍说,吉天星舟的新型遥感技术已经逐步服务于流域管理、生态环境、农业林业等领域。

  目前,吉天星舟团队正全力攻关更高精度的成像技术。“一旦实现1米几何精度与10纳米光谱分辨率,我们就能用大约1/10的时间、1/10的成本,完成大概10倍于当前的工作量。” 张刘透露,这项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可以很好地提高环境监测效率,未来甚至可以实现长江、黄河与全国范围内电网等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控。惠译  陈志豪

  苏州工业园区供图

2025-04-21

搭载“三高”光学相机入轨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9290.html 1 <p>“苏州一号”拍摄最新“地球大片”</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