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近日在京举办。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覆盖地球表面积70%以上,孕育着丰富的资源,维系着全球生态平衡,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 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潘晓东在论坛上指出,作为认识海洋的前提与基础,海洋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海洋科学装备研发,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下一步,要强化海洋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大力支持海洋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海洋领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表示,海洋科学正加速迈入大科学时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和多学科协同,深化国际大科学计划与联合攻关,积极引领海洋科技前沿、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指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与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市在海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突破、科学知识普及和全球协同合作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未来,北京市将依托顶尖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国际化智库等优势资源,继续务实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表示,北大将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在基础研究突破、青年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持续助力海洋科学发展。
论坛上,多位中外专家聚焦深海生态、碳汇机制、地质演化与国际合作等前沿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合作实践,呼吁深化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共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同时,青年科学家们就深海探索、气候变化、国际协同治理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倡议构建更加开放、多元、面向未来的国际青年科研合作网络,为推动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