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第A20版:海洋产业

创新培育海洋人才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AI制图:邓淑华

  ▶ 王查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海洋从业人员逐步增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引进一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成为践行“向海图强”工程、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路径。但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还有漫长的扶持培育之路要走。

  政策支持海洋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怎样培养海洋类专业创新人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杨学前表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海洋类专业创新人才,是掌握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专业创新人才。

  杨学前进一步解释道,海洋类专业创新人才既包括能够开展海洋科学技术前沿研究的高端科技人才,也包括能够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下进行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创新的技术人才,还包括面向未来能够开展海洋信息大数据模型建设的AI技术高端人才。此外,深入了解海洋文化、掌握地缘政治知识和海洋维权能力、擅长处理涉海国际争端的法律人才、外交人才、文化人才等都包括在内。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000多万,海洋类专业人才总量160多万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01万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科研机构有100多个,科研机构中从业人员近2万人,从事海洋科技活动人员超1万人,形成集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海洋专业人才队伍。

  为加速集聚海洋产业人才,沿海各省市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

  青岛市推出现代海洋英才激励计划,每年遴选在海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政策支持。青岛市积极为来青岛创业的海洋人才找资金、找场地、找市场、找合作伙伴、找政策服务,解除海洋人才创业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2024年,青岛市涉海“两院”院士22人,海洋人才总量达37.65万人。

  威海市今年提出,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加强引育海洋高端人才,定期发布海洋高端人才需求信息,组织开展蓝色人才专项申报工作。精准育才,发挥职教院校主力作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精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舟山市落实海员人才激励保障举措,加大对海员人才的政策激励保障支持力度。舟山市提出,对入职舟山市企业且在舟山高校毕业并符合条件的海员人才,可享受8万-20万元购房补贴、人才租房免租金等政策,努力让更多海员人才在舟山安家落户。力争到2027年年底,累计培育海员人才9万人次,新引育高级引航员及以上人才增长20%。

  “激励政策是人才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杠杆,要着眼长远制定专项引才蓄才计划,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海洋类高校的战略合作,发动相关企业通过设立研学基地、实习基地,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同时,要加强对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国家对海洋人才的重视和支持。”杨学前认为。

  培育之路还很长

  我国海洋院校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需求仍存在差距。

  多位行业专家认为,我国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仍存在短板,可归纳为:一是专职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不足;二是人才结构失调,复合型人才难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产业链不完备,发展平台受限,产学研协同机制尚不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紧密。

  对于如何强化海洋领域引才育才,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世杰表示:一是做好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做好海洋产业人才的发展规划与设计。精准分析海洋产业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引导制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尤其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目录,以凝聚社会共识。

  二是加大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支持高校教学项目向海洋方向引导,为未来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为海洋人才实习实训提供基础。

  三是在海洋人才领域率先探索特殊激励机制,对在海洋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特殊奖励,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同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国际化人才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和具体内容。

  四是加快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软环境。以海南省为例,海南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若软环境进一步提升,形成重视海洋人才的全社会共识,将有助于吸引人才创新创业。

  “‘向海图强’是一项长期工程,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基础性谋划,整合沿海省市、全国乃至全球海洋类人才高等教育资源,借鉴国内外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从高校培养、高端引进、市场储备、企业孵化等方面入手,做到培养人才具有前瞻性、引进人才具有引领性、市场储备具有广泛性、企业孵化具有突破性,才能做好创新型海洋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杨学前表示。

2025-04-2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9287.html 1 <p>创新培育海洋人才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