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洋)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第4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启动报名后,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支队伍超1200名选手报名参赛。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量子计算编程的全国性专业赛事,“司南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历经4届竞技已形成高校组、专业组、挑战组三大赛道并行机制,构建起“研究型—应用型—工程型”人才分层培育体系。本届赛事特别增设金融、生物医药等产业应用场景命题,要求参赛者基于国产本源量子编程框架,针对量子编程、算法设计优化等核心技术展开攻关。
“除国内双一流高校外,职业院校、各行业头部企业也踊跃组队参赛,赛事已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试验场。”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雪娇向记者透露,“高校组侧重基础算法创新培育研究型人才,专业组对接企业需求锻造应用型工程师,挑战组通过真实产业难题筛选工程型专家。我们希望以这种分层培养模式,推动形成人才培育与技术迭代的共生闭环。”
目前我国已有13所高校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培育量子人才,已有60余所高校引入本源量子自主教育系统,正逐步构建起覆盖理论研究、工程实现、产业应用的完整人才链。
据悉,“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全球300余所高校、数千支参赛队伍参与,是中国最大规模的量子计算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