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晓燕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常设展重装亮相。此次常设展以“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为主题,体现新主题、新技术、新产业、新设计、新体验,设置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20个集群,来自350多家企业的490多项展品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示北京市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新成果。
在人形机器人展区,一款名为“天工”的机器人稳步通过斜坡、碎石、沙袋等复杂地形。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品牌公关专员梁祎晗告诉记者,“天工”是全球首个实现拟人奔跑的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实测平均奔跑速度时速为10千米,最高时速可达12千米。今年3月份发布的“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所包含的具身“大脑”与具身“小脑”的高效协同,让“天工”能够实时调整全身动作与步态,自如应对各种未知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展现出泛化地形的高通过性和强大的运动控制能力。
梁祎晗表示,除了“天工LITE”,接下来要发布的“天工2.0”机器人将是国内首个实现针对复杂地形的自适应行走,同时搭载自研双电池快换电系统,突破带电设备电池热插拔换电,实现了首个工业级机器人永续作业能力。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动纪元”)带来了第六代人形机器人。星动纪元公共事务高级经理张亮告诉记者,其自主研发的灵巧手拥有12个主动自由度,并且具备力学和温度传感器,在科研教育和工业产品生产中,可实现复杂物品抓取、柔性物品分拣,甚至是试管滴取之类的精细工作。
“该机器能够自适应在各种复杂路面进行行走和奔跑。其中,在室外真实场景中的奔跑速度可达3.6米每秒,打破了电驱人形机器人奔跑的世界纪录。”张亮说。
在高端医疗器械展区,北京唯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迈医疗”),带来了全球首个实现眼-脑-手协同介入诊疗平台——Robot DSA血管机介入手术机器人。
唯迈医疗市场总监田威介绍说,Robot DSA的高清无噪声影像能够帮助医生清晰观察心脏及血管的狭窄、病变和堵塞情况;其AI智慧影像分析平台则如同“智慧脑”,可将血管作为“地图”进行分析,从而精准定位病变位置,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依据;精准操控与执行机构作为“精准手”,可根据AI的分析结果精确操控导管、导丝和支架等医疗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治疗操作,从而实现对病灶的精准治疗。
“在技术优势上,这也是全球首款具有力反馈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田威表示,传统手术中,医生用手驱动导管导丝进入心脏血管碰到血管壁或者斑块堵塞时,主要依靠自身经验来判断是否有危险。通过力反馈则可以实时感知,让医生“看得见”和“摸得着”,使手术更安全。目前,该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北京安贞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应用中,已完成数百例手术,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均达到100%。
据介绍,该介入手术机器人是国内第一款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产品绿色通道的国产介入手术机器人,并于今年3月21日获得中国NMPA认证,成为第一款获得NMPA注册证的国产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
艾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柯医疗”)则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艾柯医疗公关副总监朱恬奕告诉记者,Lattice使用钴铬合金材质,搭载机械球囊输送系统和MIROR表面改性等全球首创的新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目前,Lattice已在多家医院使用,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由于手术难度的降低,该手术已可以下沉到偏远山区和县级医院,更多的年轻医生也可以开始使用这款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