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截至2月21日10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公开消息显示,《哪吒2》已推出潮玩、手办、雕像、卡牌、文具、食玩、徽章、立牌、出版物、毛绒产品等多类玩具周边产品。以泡泡玛特为例,上线8天销售额破千万元,预售发货排至6月15日,代表产品包括“天生羁绊”系列盲盒(藕粉哪吒、战斗敖丙等8款)等,售价69元/个,成为真正的“一盒难求”。
业界认为,IP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引领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浪潮。
IP经济火爆
以《哪吒2》为例,其周边覆盖盲盒、卡牌、联名商品甚至文旅场景(如成都的巨型哪吒雕塑),这些衍生品不仅延长了IP热度,还创造了数倍于票房的收入。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IP授权商品零售额超过1400亿元,头部IP的衍生品收入增速远超内容本身。
淘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哪吒系列形象授权周边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种类涵盖盲盒卡牌、毛绒玩具、搪胶娃娃等数十种,且成交量仍在攀升。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或许票房只是起点,一把由IP孵化出来的商业‘镰刀’正在挥向千万消费者。”
在理性面对消费热浪的同时,业界呼吁,应关注宏观经济下IP经济的成长。上游包括内容创作(电影、动漫、游戏等)、IP授权和创意设计;中游涵盖生产制造(如潮玩、卡牌、手办等周边产品的生产);下游包括销售渠道(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众筹等)和消费者的IP经济,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转向全产业链的协同开发。
中信证券研报预计,2025年国内IP衍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而据深圳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国内年度授权商品零售额将达到1467亿元。
AI悄然改变IP经济底层逻辑
“AI技术正在悄然改变IP经济的底层逻辑。其可以为IP经济在内容创作、用户分析、衍生品开发以及版权保护等多个方面赋能。例如,AI算法能够基于海量数据训练辅助创作IP内容,通过智能分析用户行为预测IP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指导创作者优化创作方向。同时,AI还能实时监控网络内容流动,自动检测潜在的盗版行为,提高版权追踪和侵权监测的效率。”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个性化IP体验。未来的IP消费,可能通过AR/VR技术让观众“进入哪吒的世界”“在创作环节,利用 AI 辅助设计角色形象、剧情架构等,激发创意灵感,提升创作效率与质量。”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说。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限量版数字藏品的唯一性。技术让IP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共创者。
“接下来,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深度融入IP经济,提升创作效率和市场精准度,IP经济将与更多领域(如文旅、教育、体育)融合,拓展商业边界。”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说。
需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文化产业中,IP 经济处于核心地位,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整合文化资源,催生大量优质文化产品,带动影视、动漫、游戏等多行业繁荣,丰富文化市场供给。
郭涛表示,对于数字经济领域而言,IP经济是重要增长极,可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推动数字内容付费、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拉动内需与经济增长。
近年来,IP经济发展呈多元化、跨领域融合态势,有望朝着与元宇宙、VR/AR 技术深度融合演进,打造沉浸式 IP 体验。此外,国际化进程加速,国产 IP 出海与海外 IP 引进双向拓展;产业生态更趋完善,形成从创意孵化到终端消费全链条协同创新格局,助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迈向新高度。
袁帅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确保运营的IP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实现长期的商业价值增长,需要持续加强原创内容保护,鼓励创新,建立健全的版权保护机制。同时,要不断拓展IP的衍生品市场,延长IP生命周期,实现IP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