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公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自创区”)2024年4类14项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单位名单,23家国家自创区入围,其中入围3项(含)以上的国家自创区7家、2项的4家、1项的12家。
入围国家自创区行动迅速:动态实施清单化管理,科学细化节点任务、进度目标、推进措施,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政策试点“揭榜挂帅”高质量、高效率向前推进。
“我们加紧布局,优化工作框架,推动试点工作快步成势,汇聚起先行先试的集群效应,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近日,多家国家自创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关村示范区
当好我国改革创新“试验田”
14项政策试点中,中关村示范区入围4类11项,是入围数量最多的国家自创区。
有人问:为什么?中关村示范区给出的答案是:中关村示范区始终站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最前沿,长期的改革探索与先行先试为政策试点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中关村示范区,先后有“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政策先行先试,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
下一步,如何干?中关村示范区方面表示,将以实施“揭榜挂帅”任务为契机,在全域或部分分园开展政策试点工作,在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企业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改革经验。
以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模式政策试点为例。早在2022年,按照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要求,中关村开始探索从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贯通管理、完善作价投资形成国有股权管理等方面,整体在相关单位开展试点。
此次“揭榜挂帅”,中关村示范区将会同北京市相关部门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推动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试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制度,进一步明确资产单列的原则、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国有股权管理制度,建立职务科技成果从知识产权形态到形成股权阶段的全流程贯通式管理机制;强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勤勉尽责机制,加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及资产单列的监管机制。
中关村示范区方面表示,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中关村示范区有责任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改革任务,持续为国家层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破解难题的现实路径,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苏南、珠三角、深圳国家自创区
系统部署、压茬推进
苏南国家自创区入围政策试点3类7项,数量仅次于中关村示范区。
此次苏南国家自创区“揭榜挂帅”项目包括:成果转化类3项、企业创新类2项、开放合作类2项。
下一步怎么干?江苏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倪菡忆划出重点:按照7项试点政策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进度安排,有序推进。
例如,建立省地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省地协同,按季调度,构建多维度、全方位、一体化集成服务体系;强化跟踪指导和服务,统筹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采取“指引+清单化”模式,以两年为实施周期,对每一项试点任务组织编制工作指引,以清单化方式(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志性改革事项清单)推进实施。
“支持发扬首创精神,支持苏南国家自创区内高新区因地制宜创造性实施试点政策。”倪菡忆表示,期待形成一批具有苏南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成果,为国家自创区改革发展多探路、多打样。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入围3项、深圳自创区入围2项,广东省这两家国家自创区共入围5项政策试点,在全国各省份中数量居于前列。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省将更好地发挥国家自创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突破科技体制机制瓶颈,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探索。
“我们将通过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确保每一项试点任务落细落实落具体,切实把改革部署转化为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杨军说,在加强系统部署上,将政策试点工作纳入广东省新一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范围,作为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统筹部署、系统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为广东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制度保障。
在细化工作措施上,广东省将督促指导各有关地市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实施方案,建立更加明确的重点任务、实施进度、具体目标、预期效果、资金投入、计划分工等,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将每一项改革任务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稳步有序推进试点任务顺利实施。
在开展督查评估上,广东省将通过现场调研、情况汇报等形式,不定期开展督查。加强过程管理,督促各地市、各试点主体定期报告政策试点进展情况,科学指导各地市政策试点工作。
在做好示范推广上,广东省将做好政策试点“揭榜挂帅”经验总结与推广,扩大改革成果运用,构建支持全过程创新的制度环境。
杭州、天津、西安、成都、长株潭国家自创区
谋深谋准谋细谋实
杭州国家自创区入围政策试点3项。在谈到下一步如何推进时,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表示,杭州自创区将谋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贯通”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力争突破创新体制机制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为全国探索更多路径、贡献更多经验。
自获批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以来,天津国家自创区企业创新积分管理系统注册企业超2300家。天津滨海高新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崔同湘表示,开展“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试点工作,天津自创区将以投早投小投长期为基础,基于积分制增信机制和数据模型,协同构建股债结合,投贷、投担、投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模式,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的良好资本生态圈。
西安国家自创区入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模式”政策试点。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表示,西安国家自创区将聚焦主导产业,以高校引进、校企共同使用的“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创区企业与陕西省高校、科研院所融合发展。通过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举措,构建高效畅通、深度融合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成都国家自创区入围政策试点3项。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以“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市场化开放共享机制”政策试点为例介绍说,下一步,将遵循“面向制造、对外开放”建设原则,解决中试平台“如何建”问题;构建“市场化投资+瓦特式人才+科创团队”建设标准,解决中试平台“谁来建”问题;深化“中试为核、四轮驱动”的“中试+”生态建设体系,解决中试平台“持续建”问题。
长株潭国家自创区入围“一窗通办式服务+双向联动”海外人才服务保障模式政策试点。长沙市科技局负责人透露,长株潭自创区将借助入选“揭榜挂帅”项目契机,为外籍人才服务开启全新篇章。
例如,将服务范围从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扩大到长株潭自创区,在长期规划中将“三窗合一”服务范围覆盖长株潭全域,着眼长期发展,签证业务拓展与配套服务优化并行推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