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第A9版:高新产业

AI多模型协同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在2024全球智博会展区,观众与具身机器人互动。

  主办方供图

  ▶ 本报记者 李争粉

  AI+教育、AI+医疗、AI+农业……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产生活各领域,让工业生产更高效,让人们生活更智能更便捷。

  如何促进AI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创新,让AI技术更接地气?近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的2024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现场,创新创业大赛、主论坛及分论坛、展品展示、新品发布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彰显了AI技术的落地应用。

  AI落地应用是关键

  “应用,是全球智博会最大的意义。”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在2024全球智博会开幕式致辞时说,“我赞赏‘先用起来’的理念,未来,AI将无处不在,希望有更多的地方、部门、行业、企业和个人能够加入到‘先用起来’的行列,在AI应用中交流经验、反馈问题、迭代技术,不断提升智能水平。”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人工智能所副所长李卫提出,未来在工业领域、制造领域,一定是多模型协同包括大小模型协同、智能体与场景模型协同、人工智能模型与传统工业模型协同,多模型协同是未来很重要的趋势。

  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在发表主旨报告中谈到了人工智能对于教育行业未来的影响。他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给学生打分。

  他介绍说,一个AI程序就可以参与听课,并且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和对课程内容的应答,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让教师思考怎样改善和提升教学方法。

  以赛促创加速AI落地

  作为2024全球智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大赛集聚专业创投,撬动上亿资金支持,汇聚全球AI创新力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全面升级。

  本届大赛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重点聚焦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产品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招募近200支参赛队伍,先后在韩国首尔、中国北京和西安举办了3场路演海选,最终遴选50个优秀项目入围本次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在苏州总决赛现场诞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国际创新奖2名,成长潜力奖10名。

  “从这次参赛项目看,人工智能技术向各行业渗透的趋势非常明显。”大赛评委、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旼表示,除了以往的机器视觉、内容生成等方向,现在人工智能应用还包括智能驾驶、低空飞行,以及与物联网、工业企业融合的方方面面,创造出更多的合作机会、创业机会。

  另一位大赛评委、上海探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葛英姿,常年关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半导体等相关领域,谈及对本次大赛的看法,她称赞道:“本次参赛项目从整体上看,产品质量很好,市场潜力较大,在水利、电力、自动驾驶、具身智能乃至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都有落地,我很看好此次参赛项目的未来发展。”

  作为参赛企业,中科海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义表示:“大赛搭建了多方交流的平台。目前我们公司在做新一轮融资,大赛期间已经有几个投资机构表达了对项目的浓厚兴趣。”

  “黑科技”彰显AI硬实力

  2024全球智博会产品展示区展示了相关行业优秀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及应用方案,重点展出了机器人、机器狗、无人系统等热门产品;新品发布区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应用产品的“首发、首试、首用”,发布了近20项前沿应用新品。

  Yokee智能观光车,解锁智慧文旅出行新玩法;飞毛腿外卖配送机器人,为顾客带来高效率配送服务……在2024全球智博会新品发布区,集尖端技术与人性化设计于一体的AI新品吸引着人们互动体验。

  作为新品发布企业之一,越疆科技新推出的新一代机器人产品以高性能协作机器人为基石,融合视觉、听觉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机器人能够快速学习和克隆人类复杂行为,例如刷盘子、叠衣服、化妆品包装、汽车零部件抓取等,最终实现机器人自主执行人类泛化任务。

  在产品展示区,苏州企业优理奇科技推出的通用人形机器人Wanda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Wanda是全球首款自主研发、可商业化量产的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它拥有类人身高,采用三指夹爪和轮式腿移动设计,自研多模态大模型驱动,头部3D视觉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定位和导航,使其可以在家庭区域自由自主走动。

  “它可以自主地去做人类繁琐的家务活,比如自主识别要清洗的脏衣服、清洁打扫、跟家人互动聊天,看管孩子写作业等,就像是一个生活管家。”优理奇科技联合创始人蔡放称,虽然企业仅创立半年多,但已经成功开发出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之所以如此迅速,离不开苏州制造业夯实的基础,尤其苏州工业园区有很多工厂场地资源,并且给予了我们丰富的配套政策支持。”蔡放说。

  2024全球智博会展区的产品覆盖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办公教育等多个领域,这些最新产品不但代表着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最高水平,也彰显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赛道,并将进一步带动AI技术落地应用。

2024-12-23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3307.html 1 <p>AI多模型协同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