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争粉) 日前,在嘉兴市乌镇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共享——2024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24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 (潜在)企业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涌现294家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占长三角地区独角兽(潜在)企业总数的50.1%。其中,独角兽企业104家,出现了长鑫科技、小红书及极氪汽车3家超级独角兽企业; 潜在独角兽企业190家。
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数据、技术、模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的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模式和融合创新,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加速数字产业化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程淑红在发布《报告》时表示。
《报告》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成为引领数字产业化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中有125家集聚数字产业化领域,占比42.5%,聚焦芯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赛道;有169家在产业数字化领域汇聚,占比57.5%,深耕数字出行、数字医疗、数字生活、数字工业等八个数字技术应用赛道。
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近四成新获融资,平均融资额近7000万美元。《报告》显示,有116家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在2023年新获融资,新获融资额超80亿美元。其中,数字出行、芯片成为热门赛道,新获融资额分别为40.8亿美元、33.8亿美元,新获融资额合计占比超九成。
数字经济是大企业布局的重要方向,超三成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由大企业孵化而来。据了解,长三角数字 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中,由产业型大企业和新经济平台型企业孵化而来的企业分别为34家和69家,合计103家,占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总数的35%。其中,长三角地区15家产业型大企业共孵化出22家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
近八成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分布在“沪杭苏宁”。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分布于24座城市,其中上海117家、杭州44家、苏州38家、南京28家、合肥19家、无锡11家、宁波8家、嘉兴5家。参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的20城共涌现219家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
近八成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拥有授权发明专利。《报告》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中,有234家拥有授权发明专利,占比79.6%。234家企业共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794件,企均数量达33件。芯片赛道成为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创新主阵地,77家企业合计拥有2131件授权发明专利。“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已成为推动数字技术突破、 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引擎。”程淑红表示。
延伸阅读
2023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 突破12万亿元
近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2023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占三省一市GDP总量的40%以上,约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的30%。《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早、基础好。作为我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的主要集聚地,长三角率先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前沿科技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长三角地区累计建成5G基站超72万个,算力规模指数达165, 较上年增长显著。2023年新增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6个,占全国总数的近1/3。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研发创新投入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正加快建设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3万件,占全国总量的26.8%。 孙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