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佳丽 本报记者 叶伟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当前,自贡高新区处处涌动着向“新”求“质”的动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速生长,在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奔腾前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作为经获批的四川省第3家国家高新区、自贡市经济发展主阵地、主引擎、动力源,自贡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紧扣“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向“新”而行,向“新”求质,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培育形成具有自贡高新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自贡市加快建设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贡献高新力量。
“智改数转”转出发展新活力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造硅胶制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无人化硅胶制品生产企业。”这是悬挂在自贡高新区企业四川滕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标语。
滕洋智能生产车间自动化油压机将硅胶原料快速送入机内,经过紧压、喷涂、烘烤、丝印等工序,生产出一件件硅胶垫。“现在日产2万余套硅胶制品,等到硅胶制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正式投用,生产效率将提升200%。”滕洋智能董事长张谊介绍说,滕洋智能的硅胶制品涉及工业用品和生活类用品,已远销加拿大、美国、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9月,该企业销售收入已达3671万,同比增长22.65%,今年产值预计可以突破6000万元。
滕洋智能,拥有硅胶制品生产和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两大主营业务,是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手抓制造,一手抓“智”造,不仅推动自身硅胶产品转型升级,更为当地企业提供“智改数转”服务。
据了解,滕洋智能已为自贡高新区企业自高阀门、运机集团等提供机器人系统集成和智能化、自动化系统集成服务,落地40个自动化项目,为推进自贡市新型工业化提供“智”动力。
在自贡高新区,像滕洋智能一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它们正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助推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从制造到“智造”,不仅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新”,更彰显了新质生产力中的“质”。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较大、品种规格较全的工业泵制造基地,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00万元实施数控化工艺升级改造,现每月提升产能400余台套;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大口径阀门数字化装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未来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自贡泰威尔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新建精加工车间标准化厂房,比老厂提升产能约3-4倍,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占有我国摩托车机油泵49%市场份额的自贡市川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上不断发力,现已投入各类型机器人、机械手近40台,初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切换的智能单元化生产……如今,在自贡高新区,依赖大量劳动力的工厂车间已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批工业机器人、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以及背后的人工智能中枢,自贡高新区企业“智改数转”蔚然成风。
传统产业是自贡高新区的“家底”,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自贡高新区引导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加大投入,持续推进企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不断促进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正在建设的自贡高新区中兴能源光储智能微电网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其智能微网一车间及室外管网工程已完成。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可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2亿元。计划建设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研究中心,建设集光伏系统监控、运行、维护、售后为一体的西部运维中心,打造西部地区培育、输送光伏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是自贡高新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重点工程。今年将重点开展光伏核心设备、新能源储能电池(含梯次利用)、光热/电采暖系统(含石墨烯电热板)等产品生产线的建设。
同样,在自贡珈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厂房主体钢结构、办公楼等已全面竣工。
据悉,该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50亿元,项目一期建设2万吨/年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7亿元。
这是自贡高新区新能源产业拔节生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贡高新区聚焦钠电、储能、锂电、光伏四大领域,注重产业链“锻长、补短、拓新”,在自贡市率先组建2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专项政策,先后引进培育长盈精密、江苏天钧、兴储世纪、深圳珈钠等一批新能源电池领域重点企业,电池电芯、PACK、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精密结构件、电动单车等关键环节加快汇聚,初步构建起“锂电光伏做配套、钠电储能做龙头”的产业生态圈。
除了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也是自贡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自贡高新区锚定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了国内最大碱回收锅炉生产企业华西能源、国内最大润滑液压设备生产基地川润股份、中国三大输送机械设计制造商之一运机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工业化新引擎。
在先进材料产业方面,自贡高新区集聚形成金属及复合材料、新型碳材料两大特色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中昊黑元、长城表面、东新电碳、中兴耐磨等代表性企业。
强龙头、补链条、聚业态,如今,自贡高新区新能源、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三大产业集群高度集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据统计,自贡高新区目前已入驻企业近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自贡市总量的20%,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自贡市总量的90%。
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贡高新区积极竞逐新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贡高新区围绕智能驾驶、机器人、大健康等未来产业做好进圈入链的功课,通过优必选(自贡)双总部基地、自贡智算中心等一批项目的先行落地,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根基,通过2-3年时间达到一定产业规模,为抢抓具身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产业未来机遇打牢基础。
科创沃土激发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载体这个沃土滋养。
“近年来,我们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使命,对标一流优化双创环境,聚合资源建强双创平台,精准施策孵化双创主体,厚植创新土壤,为新质生产力持续积蓄发展动能。”自贡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作为自贡高新区孵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自贡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深耕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该服务中心围绕自贡高新区智能制造、新能源、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工程,加快聚集专家人才;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不断细分行业领域,向精细化方向升级,创建更多专项领域的孵化器或众创空间,有利于构建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
据统计,自贡高新区建有包括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内的9个特色创新创业载体,先后获得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13块“国”字号招牌,集聚在孵企业223家,创新能力居四川省一流方阵,成为自贡市创新创业的亮丽名片。
建设中试基地和平台是自贡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自贡高新区按照“1+N+X”总体布局,通过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多维保障,探索构建中试服务高效运行机制,在自贡市搭建首个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以产学研合作为牵引,先后建立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重庆大学自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平台等6个校地平台,构建“研发+中试+孵化+应用”全流程服务体系,实施先进碳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调控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直接形成产值超3亿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自贡高新区建成国家级、四川省级、自贡市级各类创新平台187个,其中国家级、四川省级创新平台84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265家,在自贡市占有率均超60%。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茁壮成长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营商环境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
作为四川省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验田”之一,近年来,自贡高新区紧扣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把打造工业园区优良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政策优惠、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等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推动经济发展与企业满意度双提升。
在自贡高新区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车间装配区域,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口径1.6米化工轴流泵引人注目。
据自贡工业泵公司总经理徐明建介绍,企业经过10余次关键核心部件测试和整机实验,仅花费1年时间就成功研发出这一产品,打破了国外泵企在蒸发结晶领域大口径轴流泵的垄断。
“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真金白银’,使我们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研发当中。研发投入越多,减免税费越多,我们创新发展的信心越足。”自贡工业泵公司财务负责人钟丽萍介绍说,2023年,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353万元。
据了解,聚焦制造业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需求,自贡高新区税务局通过整合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过往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名单,对企业经营、研发活动及政策享受情况开展周期性分析等,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涉税账务处理等开展逐项解析,确保企业充分理解政策、尽享政策红利。
拼经济就是拼营商环境。具体而言,自贡高新区贯彻落实“一会四函一书”机制,将规划审批、施工审批等原来“拿地再办”提至“拿地之前”,变部门“坐等”审批为主动“靠前”服务,变“串联办”为“并联办”。此外,该高新区全面推广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数字审图、多测合一和水电气报装等10个辅线模块的办件量位列自贡市前茅,切实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在优化惠企政策“一窗兑现”和“免申即享”方面,自贡高新区坚持统筹整合、精准匹配,全面梳理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政策,动态调整惠企政策信息;对符合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条件的事项,重新设计、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由“企业申请、政府审核”的被动服务模式向“系统智审、确认申领”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变。
与此同时,自贡高新区持续提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效能。该高新区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将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向移动端集中,目前,自贡高新区“一网通办”端口已接入事项超415项。
下一步,自贡高新区将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监管强化,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出“升级版”改革方案,实现“便利再提速、效率再提高、服务再提质、法治再提升”,让高新事“高兴办”,在“营商”中“赢商”,以高新营商环境之优助推自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