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淑华
在近日举行的2024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从政策、科研、产业、企业、应用等角度,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任务,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双碳”1.0版步入“双碳”2.0版
今年是从“能耗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向“碳排放双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全面转型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此后不足半个月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我国从‘双碳’1.0版走向‘双碳’2.0版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邀理事长、国务院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在会上表示,“在‘双碳’1.0版下,我国推进战略布局‘双碳’目标1+N框架;开展定性宏观管理;实行碳排放配额免费分配;通过能耗双控,间接控制碳排放;能源以产业低碳转型为主;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探索碳市场;生态文明建设以减污为牵引。”
而在“双碳”2.0版下,我国推进战略布局生产和生活低碳转型;实行定量微观考核;推进碳排放配额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通过碳排放双控,直接控制碳排放;推进产品碳生命周期管理,实行碳标识认证制度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风电光伏合计装机首超煤电,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超燃油车;完善碳市场体系,实行强制交易与自愿交易相结合,碳市场扩容,建立碳交易法律体系;生态文明以降碳为引领。
“‘双碳’目标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征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执行局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苏伟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我国构建完成了‘1+1’政策体系、绿色能源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建两大基石与3项制度
我国在“双碳”工作中成效显著,但全球依然面临气候危机等多重考验。
“今年3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确认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苏伟介绍说,温室气体水平、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洋冰盖和冰川退缩等方面的纪录屡屡被打破。热浪、洪水、干旱、野火等影响了数百万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理事长张沁荣表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旧发展模式需要赋予新生产力和新活力,以构建新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有责任成为这场绿色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发展要求,张沁荣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性协调,确保政策导向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共同绘制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二是强化企业服务,推动企业开展碳中和实践,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深化交流合作,汲取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在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TIC)总干事Hanane Taidi则强调,成功的气候变化措施,必须要有问责制,要透明化,且要有衡量工具才能保障其可信透明。她表示,TIC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净零排放支持,可和众多行业进行合作,为绿色发展更好地保驾护航。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六处处长于洁表示,中国碳足迹管理体系正在建设中,碳足迹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标准、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两大基石和产品碳标识的认证制度、产品碳标识分级管理制度及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3项制度。
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明确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物资装备部集团高级专家熊建新认为,推动绿色供应链的构建,需要以绿色低碳为引导,以全供应链链上相关企业为协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突出设计环节、生产环节、物流环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等5个重点环节。“比如,在设计规范中优选环保型工艺,要求合作供应商做到节能减排达标等。”
“CN100(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是由多家央企包括中国宝武、中国船舶、中国建筑、国能、上汽等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林力介绍说,CN100发挥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凝聚企业、专业机构共同智慧,通过制定一套广泛被认可的供应链减碳管理规则,建立中国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
中国移动研究院技术总监、区块链首席专家董宁介绍说,中国移动主要从数智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移动已在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进行初步尝试。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给数智化带来了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