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第A8版:园区产业

推动两“城”融合 西部(重庆)科学城做了啥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诸多项目入驻科学谷数智科创园。曾诚/摄

  航拍西部(重庆)科学城。曾诚/摄

  广告

  ▶ 王柯岚

  坐拥重庆大学城14所高校、20万以上师生,创新要素汇集、人才智力密集……这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让西部(重庆)科学城与重庆大学城融合发展?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积极探索,一系列举措正在这里火热实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构建校地合作新模式

  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深化校地院地合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与重庆大学城的融合发展,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统筹推进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3个校地院地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近350亿元,获知识产权授权超1000项。

  今年5月,西部(重庆)科学城与重庆大学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重庆大学智谷校区。该校区将建设包括嘉陵江实验室、重庆市高等研究院、重庆市分析测试中心、超瞬态实验室、芯片实验室、头部企业研发基地等。此外,双方将共建医工交叉特色医学科技创新园,加速促进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档升级,合作并积极打造金凤国际医学中心,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高地、科创中心。

  西部(重庆)科学城支持重庆师范大学建设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集聚数学与相关领域科学家、行业专家、企业家,共同凝练和解决一批行业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数学问题,推动应用数学成果转化落地。

  在成果转化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支持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深化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让应用数学更好地赋能汽车智能制造;积极推动“数学与光子学交叉融合推动紫外超快激光器的创新发展”项目研究与成果应用;针对重庆市山地超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围绕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与优化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与离线强化学习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数据模型双驱动的自适应优化方法等,相关算法成果已在重庆市南岸区现行路口运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30%以上,缓解了部分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推出“线上+线下”贴心服务

  城市与人才,是相互成就的。人才选择西部(重庆)科学城,既源于对科学城的信任和眷顾,也来自于对此城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将加快形成两城融合发展规划,坚持革新立新,破除校地院地的物理围墙、心理围墙、治理围墙,突出两城双向赋能。”西部(重庆)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做细做实做好服务,完善营商环境,让落地项目从参赛选拔起就能享受贴心的服务”。

  围绕推动重庆大学城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双向奔赴”,打造“两城汇”校地协同创新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超前抢滩布局。如,由西部(重庆)科学城政务服务部门牵头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服务上线,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前、中、后期实际需求,打破原有创新创业资源分散格局,分门别类、精细化梳理整合重庆市及西部(重庆)科学城33条创新创业政策、3个金融服务平台、295家重庆市孵化载体、23个办理事项等服务资源,实现政策资讯“一网通享”、资金筹措“一网通融”、企业孵化“一网申请”、专业辅导“一网获取”、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除了线上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服务专区为大学生提供“一网式”创新创业服务外,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出台精细化政策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兑现,通过线下政务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专区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创业帮扶以及专职帮办代办等服务,以“线上+线下”全方位协同举措,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线上“一网通查”“一网通办”、线下“一站办理”。

  营造人才汇聚强磁场

  西部(重庆)科学城具有两城融合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科创本底。一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拥有28所高等院校;另一方面,重庆大学城高校联动协同重庆市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推动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加快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

  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优化软环境,厚植创新生态和人才沃土。为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探索“一人一策、量身定制”“一事一议、随到随办”等模式,支持科创平台、科技企业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人才。

  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惠才政策直达快享,搭建惠企惠民政策数字化管理平台,根据人才的学历、年龄、专业方向、工龄等维度,精准推送适配政策1.2万余条。西部(重庆)科学城还通过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基地试点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人才和项目。同时,“科技金融信贷超市”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金融支持。随着科研生态日益优化,越来越多人才愿意留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带动这座新城及产业蒸蒸日上。

  这里还加速“渝跃行动”推进,提质扩面引进“金凤凰”人才,颁布《实施“新凤人才”计划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加速本科以上人才集聚;制定《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特区”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示范点的工作方案》,为重点平台人才招引政策的实施授权松绑。

  西部(重庆)科学城和重庆大学城除了区位优势外,一直以来都有着频繁互动。西部(重庆)科学城积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立了完善的孵化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入驻。这里通过聚焦产业孵化集群建设和提升孵化运营服务质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如今,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校34人入选金凤凰人才库,大学生职业技术培训超千人次。在引育高水平科技企业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成效显著。2023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总量达到405家,同比增长28.6%;新增科技型企业1065家,同比增长257.4%。

  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按照“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更好地推动重庆大学城和西部(重庆)科学城融合发展,服务和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2024-11-1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1013.html 1 <p>推动两“城”融合 西部(重庆)科学城做了啥</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