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2日,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4周年之际,厦门大学“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联合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更新发布2024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核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碳中和发展力稳步提升,呈现出扩量增效、提质拓面的向好趋势。
碳中和发展力是国内首个评估地区碳中和发展力的指标体系,是展现我国碳中和发展力的“全景图”和“风向标”。
202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分布在43-76分之间,超七成省份实现稳步增长,平均增幅为1.47分;各城市碳中和发展力指数分布在28-79分之间,平均得分为52.51分,较2023年增幅达3.43分,碳中和发展力整体进一步跃升。同时,华东、华南、华中地区连续4年位列全国前三,2024年碳中和发展力指数分别为65.32、60.16和58.37,相较其他地区呈现明显的领先优势。
该指数将地方碳中和发展力结构化分解为成长力、转型力、竞争力、协调力和持续力(以下简称“五力”) ,并综合地方碳中和政策行动开展辅助分析,已基本形成一套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五+N”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考量和反映各地碳中和发展的关键支撑与核心动力。
基于“五力”驱动模型的多维度分解表明,2024年碳中和竞争力、协调力、持续力基本保持稳定,成长力与转型力相较2023年分别提升0.39分和0.55分;从贡献度看,“五力”占碳中和发展力比重分别为16.87%、20.43%、19.83%、13.81%、29.06%,其中持续力占比最高,近年来保持在30%左右。“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认为,2024年我国在碳中和进程中把握“先立后破”方向,优先夯实持续力这一核心动能,确保其在碳中和发展力中发挥主导作用,转型力和竞争力紧随其后,而成长力和协调力的驱动效能则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地通过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以进促稳,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先立后破。
省份层面,2024年,碳中和发展力指数位居全国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五力”发展特色鲜明。浙江积极构建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全产业链体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构筑转型力新成效;广东领先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应用,以能源结构绿色化赋能转型力稳固夯实;北京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塑造持续力稳定增长内在支撑;江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策源动能释放推动竞争力培育壮大;上海立足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不断拓展协调力发展新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碳中和发展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梯次发展格局明显。2024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整体呈“橄榄型”分布,碳中和发展力高水平地区较少。二是区间区内差距仍存。以华北地区为例,北京和内蒙古分值差达26.17分,较去年提升4.44分,区域内差异显著。三是部分省市动能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碳中和发展力提升整体效能。
“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认为,在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必须平衡发展与减排的双赢关系,确保短期成效与长期目标的紧密衔接,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优先级与效率效益。同时,要持续强化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持续推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技术突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孙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