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 9月20日,《自然》增刊 “自然指数2024人工智能” 正式在线发布, 显示了近两年该领域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以及AI研究的主要贡献者。该指数显示,2019年至2023年,有10家机构在自然指数中的AI研究产出增幅最大,其中,中国占据6席,中国科学院排名居首。
根据自然指数,人工智能研究产出增幅最大的10家机构依次是: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普学会、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自然指数追踪发表在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卫生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文章,以及相关机构、国家或地区对这些研究的贡献情况。自然指数数据显示,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上的AI研究以闪电般速度增长。自2019年到2023年,美国AI研究的份额(Share)几乎翻了一番,同期中国AI研究的份额则增长了5倍多。到2023年,美国在AI研究上仍居首位,位列前五的其他国家为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份额是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它根据自然指数数据库中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
但是,如利用规模更大的Dimensions 数据库追踪所有领域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发表的AI相关文章,就会发现总的AI研究产出以中国为主导,有超过140万篇文章,其次是美国,其发表了约90万篇文章。
本次增刊还分析了产业界的AI研究产出,其增长也十分可观,但仍然只占自然指数AI总份额的一小部分。例如,以份额计算,2019年至2021年,美国产业界的AI产出增长了一倍多,但在去年仅占美国AI总产出份额的3.8%。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许多研究工作并没有及时发表到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上。2023年,产业界AI产出最高的5个国家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其中,日本公司AI研究产出占该国总研究产出的比率最高。
尽管目前AI进展主要由实力雄厚的私营公司所推动,这主要得益于产业界在经费上的巨大优势,但增刊强调了学术界的AI研究在促进AI健康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术界更能以批判和冷静的态度看待AI,并提供独立的知识来源。
“虽然自然指数期刊只代表了AI研究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确实表明了全球AI研究的一些关键趋势及挑战。例如,全球南方国家可借助AI实现加速发展,但其代表性不足。必须找到纠正这些不平衡的方法,以确保这场技术革命惠及所有人。” 自然指数主编西蒙·贝克(Simon Baker)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