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晓燕
双目视觉相机、北斗高精度定位、无线通信设备和智能识别算法……8月29日,记者从北京建工集团旗下北京建工养护集团获悉,其研发的“京橙智巡”自动巡查设备进入实际应用场景,道路养护行业检测效率实现大幅提升,各项数据更加清晰直观,一抹数智集成的“橙色”将为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据介绍,北京建工养护集团承担着首都北京70%城区道路、100%郊区道路的建、管、养一体化服务。由北京建工养护集团研发的“京橙”系列产品,为道路养护行业带来了新的作业模式,标志着北京市初步构建起高频、快速、全覆盖的道路智能巡检体系。
智能设备为道路做“体检”
“‘京橙智巡’的核心是一个‘话筒状’装置,它的内部集成了双目视觉相机、北斗高精度定位、无线通信设备和智能识别算法等,整体采用一体化‘拎包式’设计,即插即用,便携高效;后置摄像头专门用于拍摄非机动车路面坑槽和裂缝类病害,右侧摄像则用于拍摄人行步道上典型病害,其自动采集识别后的病害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服务端巡检平台进行病害分拣、派单,经PDCA闭环流程完成病害修复。”北京建工养护集团科技检测处实验室副主任郭趋靖告诉记者。
据介绍,“京橙智巡”自动巡查设备主要应用于非机动车道、小街巷等路幅较窄的道路。目前,该设备已率先在建工养护集团赤峰城市道路一体化巡查养护项目中落地应用,相比于传统人工巡查方式,效率提高了4倍多。
除“京橙智巡”外,“京橙”系列产品还包括“京橙智检”道路巡查检测一体化设备、“京橙智探”压实度快速检测机器人、“京橙首护”智慧管养平台等。
其中,“京橙智检”道路巡查检测一体化设备主要用于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农村道路和市政道路快速巡检一体化作业,其利用高清图像采集、边缘计算、高精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效替代“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检测车,实现实时计算道路PCI(路面状况指数),24小时内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大大降低了道路巡检成本,提高了路面巡检与养护效率。
以300千米公路巡检为例,传统方法巡查和检测分离的作业方式,在1辆巡查车、1辆多功能检测车以及内外业人员不下11人的情况下,最快需要5天输出结果,而采用“京橙智检”智能巡检一体化方案仅需1车1人,内业自动处理,最快2天就能输出结果。
压实度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压实度不足可能引起多种道路病害。“京橙智探”机器人专门为道路压实度的快速、准确、无损筛查而研制,其通过瑞雷面波和探地雷达,对道路压实度、掘路回填、空洞、基础坍塌等进行无损检测,“把脉”道路不同病症,快速探明路面以下隐藏的病害,实现检测路基压实度成本比传统方式降低70%,作业效率提高数十倍。
道路养护精细化管理
“工作人员在日常道路巡查中发现病害问题,将问题上传到养护平台,由调度中心安排人员去完成养护施工作业,再由专人对养护的效果进行考核评定,最终完成病害处治的闭环。”在北京建工养护集团指挥调度大厅,北京建工养护集团科技检测处经理助理张强向记者演示了“京橙首护”智慧管养平台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出行安全的道路病害。
“市民会发现同样一条路,昨天还‘差点摔一跤’,今天就焕然一新了。”张强说,通过“京橙首护”智慧管养平台,从最初发现道路病害问题到最终完成养护,时间是在24小时之内。
据介绍,“京橙首护”智慧管养平台是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基于首都北京建、管、养一体化服务优势,在长安街管养模式的基础上,推广成熟的标准规范、管理技术和养护经验,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自主研发的以城市基础设施运维养护为服务内容的智慧养护平台,实现了从数字底座采集、日常巡查、养护决策、派单作业到考核支付的全过程管理。
目前,这种集成平台化的智慧管养服务实现模式输出,已支撑1万公里的道路运营,服务赤峰、通辽等10多个城市,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