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文锋
走进位于新余高新区的江西炬煌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取向硅钢生产车间,只见一条长达200余米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数字大屏实时显示设备运行、能耗监测等重要信息,偌大的厂房内见不到几名工人。近日,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经过数字化提升改造后的企业,设备联网率达100%,车间自动化率超过95%,生产周期缩短22.5%,综合运营成本降低5%,不良品率降至0.15%,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这是新余高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新余高新区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列为“书记工程”,出台《新余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6年)》,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机制,组建政策扶持、人才赋能、工作融合工作专班,整合优化科技人才、财政金融、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等政策,倾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高地。
诊断先行 把牢方向盘
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余高新区精心遴选了8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全面深入企业开展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和“两免”工作。目前,该高新区已完成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企业273家,第一批150家“两免”诊断企业均已出具入企诊断报告,第二批101家“两免”诊断企业正在全速推进该项工作,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免”诊断全覆盖。
精心打造“数字化诊所”。新余高新区安排工作专班、优质服务商定期开展“问诊”服务,入企诊断、科学论证企业转型方案,全程跟踪运维管理。该高新区同时建立每日调度盘点机制,实施电子化挂图作战,清单数据实时共享,工作进度实时通报。此外,该高新区坚持“一企一策”,量身定制个性化转型方案,联合服务商推出20多项“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帮助基础条件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快速选定转型方案。
目前,新余高新区首批“两免”诊断企业中85%以上确定了转型意愿,50家企业签订了提升改造服务合同,32家企业正在开展数字化提升改造。
赣锋锂业投资200万元建设“5G+MEC智慧锂电工厂”系统,每年提升产值600万元,节约人工成本600万元,降低安全管理成本20%;铭基高科投入3000万元逐步实现设备自动化、产线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年人力成本降低20%;航同电气投资3500万元引进自动生产线5条,逐步实现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5%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8%以上。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为生产设备装上了数字“云脑”,实现了生产效率、经营效益双提升。
政策引导 用好助推器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认真落实江西省、新余市扶持政策基础上,新余高新区自筹资金1500万元用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针对数字化发展水平升级为 L5-L10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20万元奖励,以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速启动数字化转型。
此外,该高新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等项目,给予企业银行贷款贴息。新余高新区聚能担保公司推出总规模达10亿元的“数转贷”担保产品,针对数字化转型企业购置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贷款项目,给予担保费减免。该产品推出不足半个月即完成8家意向企业审批授信,担保金额4600万元,帮助企业减免担保费及利息92万元。
相关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在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新余高新区新的扶持政策覆盖企业软硬件投入,贯穿于数字化改造全过程,精准切入企业实际需求,让企业真实感受到新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用心与诚意。
示范引领 树立新标杆
新余高新区从该高新区2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精心筛选出24家标杆示范企业,每家标杆示范企业均安排科级以上干部、转型服务商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全力冲刺江西省“数字领航”“小灯塔”“数智工厂”。该高新区坚持每周召开分产业、分等级的政策宣讲会、现场交流会,邀请企业主要负责人实地参观标杆企业转型成果,引导企业“看样学样”。
江西香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100多万元建设“智慧生产中心”数字一体化平台,降低运营成本45%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75%以上,每年节约人力成本300万元。在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座谈会上,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分享香海生物的转型案例,切实体会到数字化转型对于化工企业效益提升、安全提质、发展提速的重大意义,彻底打消了“等待观望”思想,坚定了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乘“数”而上,以“数”赋能。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实施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余高新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设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应用技术注入传统产业,新余高新区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蝶变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