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5日
第A8版:园区产业

南沙开发区高举创新大旗 勇攀发展高峰

  ▶ 孙立彬

  南沙开发区(以下简称“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于广深佛莞4个万亿元级城市的“C位”;南沙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沙自贸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是广东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中最大的片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平台中最大的一个平台。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天时、地利俱备,南沙又在制度、科研、对外开放等方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铸就了“人和”。

  今年6月,南沙公布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从14个改革专项领域提出35项改革任务99条改革举措。这一切努力让南沙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制度创新

  广丰五线项目历时20个月即投产;芯粤能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巨湾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历时14个月即投产……目前,南沙已推动20个项目提前开工,14个项目提前投产。

  推出项目建设“交地即开工”等政策是南沙打造数字政府、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南沙在政务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归集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92个部门共2736类、58.99亿条数据,实现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文化旅游等十大专题的数据分析和应急调度,加快推进“一网共享”。

  除了“一网共享”外,南沙还有“一网通办”——与15个省份46个县区城市达成政务服务合作,拓展了“跨域通办”广度深度。

  据统计,南沙累计推出55项政务服务改革措施,“无证明自贸区”减免事项清单拓展至398项、“全区通办”事项拓展至478项,“一件事”主题服务拓展至159个,超98%的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申办。

  今年年初,南沙入选首批广东省营商环境试点,并于4月份印发实施《广州市南沙区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从市场环境、投资贸易环境、规则衔接等3个方面提出12项改革试点任务,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针对具体产业,南沙推出成体系的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创集团是广东医谷·南沙生命科学园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南沙出台的《广州南沙自贸区“1+1+10+N”产业扶持政策》及近期出台的“生物医药九条”等专项政策,在生物医药产业扶持和人才引进上建立后发优势,为广东医谷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

  据了解,该生命科学园目前已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企业350余家,涵盖生物医药各个细分领域,其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未来独角兽企业4家,上市公司4家。其孵化的企业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608件,新药临床批件9件,知识产权申请3272件。

  在制度创新方面,南沙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现已累计形成997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分别复制推广了45项、130项、236项。全球溯源中心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入选商务部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三网融合”基层治理经验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信用+园区”新模式入选全国信用优秀案例。

  制度创新成效斐然,2023年,南沙新签约项目132个,总投资额达3635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9个(累计270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

  科技创新

  作为面向未来的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其重中之重。

  以南沙科学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大平台为核心,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院校和冷泉大科学装置、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为支撑,南沙正在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南沙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承担国家及广东省级科研项目约320项,专利申请超4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70%。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1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国内首套20kW海洋温差能发电原型装置海试成功,中科宇航牵头研制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将37颗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全球首艘8000吨级全尺度无人潜航器试验保障母船“瞭越”号在南沙投入使用。

  在大科学平台构筑之外,南沙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布全国首个“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并先后推出独角兽“黄金牧场九条”“元宇宙九条”“强芯九条”“探天九条”“科创十条”等特色专项政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

  科技“排头兵”企业竞相涌现。31家科技企业入选广州独角兽榜单,云从科技、广钢气体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巨湾技研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总部、融捷锂离子电池基地与研发中心等一批新能源与储能项目建成投产,东方重机成功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南砂晶圆等1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28家,2023年,南沙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2家,认定通过率89.1%,认定数量增速51.6%、总量增速26.7%,均居广州市第一。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端人才。南沙构建“1+3+N”人才政策体系,即“1个核心共性政策+3项支撑性政策+N个重点产业专项人才政策”,印发实施“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人才新政,提出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等九大行动,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围绕人才所需,发布人才服务保障专项措施,建立“上管老下管小、全家无忧”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研究制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金融、航运等重点产业人才专项支持政策,精准集聚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深海智人是一家专注于深海工作级机器人及海洋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企业,该企业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产品在这一领域垄断的局面。作为一家以研发为主导的创新型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一直是企业的迫切需求。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南沙针对新引进人才的生活补贴政策和人才激励措施,对于企业招聘研发人才和高管人才有很大帮助,不仅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为企业留住人才创造了条件。

  经过近些年的持续努力,南沙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近5年,南沙高层次人才年均增长100%;近3年国家重大引才项目入选数量占广州市1/3,近3年新招收博士后年增长50%,其中海外高校博士占比1/4,国际化高端人才竞相涌入态势初步显现。

  开放创新

  南沙是千年商都广州唯一的出海大通道,百年舢板洲“航运灯塔”伫立在南沙,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今天,南沙正在谱写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作为对外开放新前沿,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其创新重点。

  “提前申报”“两段准入”“附条件提离”及智能审图等措施已经在南沙实施,确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方生鲜易腐烂产品“6小时放行”,同时支持进出口货物的“船边直提”“运抵直装”得到常态化开展。

  为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贸易枢纽能级,南沙在更多层面推出创新举措: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六大进口平台;推动南沙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以船供为目的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落地,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发展壮大船舶交易业务;编制临港经济发展规划,打造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推动“港—产—城—智”融合发展。

  南沙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自由贸易(FT)账户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业务,累计办理试点业务超1.5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超340亿美元,认定优质企业63家。目前13项试点措施全部落地实施。

  此外,在跨境税费服务方面,南沙创新打造了境外人士“人不入境”使用“数币”缴纳税费新通道。截至2024年5月底,已办理各类渠道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近9800万元。依托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成立“走出去”税务工作室,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外贸综合服务专区”,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分类分级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税收优惠政策辅导。

  开放创新让南沙更快地走向世界。以南沙港区为例,自2004年建成开港以来,以每年百万标箱的增速成长为全国最大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930万标箱、同比增长5.4%,南沙港已经进入全球十大港口的第9名,进出口货物货值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跨境电商业务进出口值全国第一,南沙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展望未来,“2+5+2”先进制造业体系的“芯晨大海”正在南沙全面铺开:构建第三代半导体和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加快布局深海空天、全空间无人体系等前沿领域,培育低空经济、可燃冰等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本版图片来源:南沙开发区

2024-07-15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4620.html 1 南沙开发区高举创新大旗 勇攀发展高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