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 6月6日,在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据悉,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 省、安徽省,上海市)12家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包括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长三角金融市场人工智能与安全创新联合体、长三角生物制药创新联合体等。这些联合体将以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牵引,跨区域整合高端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此次成立的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是在此前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的43个项目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行业共性技术凝练出的联合机制,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组织。例如,长三角金融市场人工智能与安全创新联合体由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观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银行等共同组建,这些单位正在协同创新,研究如何在金融领域更高效安全地利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的背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计划基于科技部和三省一市政府联合印发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以及配套实施办法,在机制上打破了省级行政边界,实现了央地联动、跨省市协同。在科技部支持下,三省一市科技部门共同发布指南、共同投入资金并共同管理,旨在集合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众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医院与苏浙皖创新主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并在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上形成跨省联动,取得了一大批科研和产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