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储能安全再次成为焦点话题。近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50兆瓦盖特韦(Gateaway)储能电站发生火灾,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该储能电站火灾发生,给当下空前火爆、繁荣发展的储能行业再度敲响安全警钟。储能电站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储能全产业链,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为储能全生命周期安全筑起防护墙。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盖特韦储能电站装机规模250MW/250MWh,2020年8月并网,采用的是LG Chem的三元锂电池,曾是世界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表示,此次储能电站发生火灾,原因在于:一是该电站在电芯上选择的是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在热失控及热管理上不如磷酸铁锂电池;二是电站安全设计以及热失控管理上存在缺陷,包括安全设计、线缆布放等也存在许多问题;三是该电站运行维护的手段比较单一,存在盲点。
田庆军进一步解释道,从实验室数据看,磷酸铁锂的安全性高于三元锂。三元锂电池组的热失控温度在120-140℃之间,而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温度在250-300℃之间。除了热失控温度较磷酸铁锂低外,三元锂电池组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氢气、氧气等易燃气体。而磷酸铁锂电池燃烧后并不会产生助燃剂氧气,因此只需要采取易于操作的方式隔绝空气即可控制。
事实上,近年来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在全球范围内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全球发生储能安全事故超70起。
“安全已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痛点和瓶颈问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金华说,当前电池故障隐患及热失控精准预测预警技术亟待开发,电池系统高效灭火抗复燃技术尚不成熟,协同一体化安防技术与智能网联管理系统缺乏,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储能安全性。
电芯安全至关重要
当下,新型储能正在全球高速增长,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储能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4.5 GW,年增长率166%,占全球市场38%。2023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21.5GW,占全球新增装机接近50%,其中锂电储能占比97%。
田庆军说:“行业快速爆发以后,很多行业跨界入局,或一些小企业在资本推动下迅速做起来,导致行业产品、技术质量良莠不齐。”
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行业更应该认识到安全才是储能产业发展的根基。
如何保障我国储能安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储能电池循环次数越来越多,对电芯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田庆军认为,储能安全核心本质是电芯问题,“需要从电芯的设计和制造维度,提升电芯本质安全。”
孙金华表示,要积极研发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本质安全型储能电池,进一步从电池材料体系、全电池系统安全设计及生产工艺方面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兼顾能量密度、寿命、成本等多项性能指标。同时,在遵循积极创新研发的基础上,研发新配方电芯,特别是能够耐受高温的电芯。
“当前,储能行业均在追求容量越来越大的电芯,而大容量电芯的潜在安全风险也是客观存在。”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柏表示,企业应沿着多种电池型号、多种材料体系、多种成本方案等方向开展电芯研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技术突破和更合理的设计,将会涌现更多储能类电芯方案。”
有效安全管理措施须到位
除了提升电芯本质安全外,业内人士表示,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孙金华表示,应积极推动锂电池早期故障诊断技术产业化与工程应用,包括超声无损监测技术、串并联电池组虚接故障诊断、电池内部微短路故障诊断等。
“解决好储能电池出现故障后的前期预警,可有效地对风险电池进行系统隔离,避免继续应用导致隐患放大进而造成事故。”宋柏表示,“针对电池间、电池模组间、电池簇间、直流侧系统间多个维度的热蔓延隔绝方案,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扩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模组级消防系统的应用,可以在热蔓延的基础上迅速响应并处理风险电芯,在时间上延缓热蔓延风险,同时新型消防材料的应用会进一步降低电池失效时温度,减缓可燃气体的产生速度,为进一步实施安全措施争取宝贵时间。”
“在储能电站火灾发生时要有反应机制可以应对。”田庆军举例说,远景储能目前有电芯级、Pack级和系统级三层消防系统。如果是单颗电芯出现热失控,会通过智能监控探测到故障电芯,通过气溶胶将其隔离然后整体替换。如果蔓延至Pack级,自动消防将被启动,及时将故障部分阻隔,不会影响到整体系统的安全。而一旦蔓延到整个系统层面,单独的消防系统将启动,保证其不会影响周边失火或对电网造成冲击。
此外,储能电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监控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状态,确保储能安全。
“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可靠运维。”孙金华表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和云数据的储能系统智能安全管理技术平台。这就要有基础数据(锂离子电池火灾特性、火蔓延特性、热失控临界参数等)、预测模型(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热失控预测模型等)的支撑,把储能电站实时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播到平台里,在平台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就及时发出预警,进行及时处置,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