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张明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接受治疗。“我就是奔着科学来的。”他说。张明口中的“科学”指的是装配在武威重离子中心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重离子加速器领域的技术积累长达数十年,且已拥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这一大科学装置,将其缩小,是否就能得到治癌的医疗“利器”?很快,科学家们认识到,开展科研的大科学装置与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高端医疗器械)存在很大差异,“并不仅仅是缩小那么简单”。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的设计除需要考虑可靠性、安全性之外,还要考虑它的造价、成本、可推广性。”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杨建成说,“它要非常紧凑,同时能为更多病人提供治疗终端,节省整个治疗费用。”
随着一个个关键环节被打通,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步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7月,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2018年11月,开始临床试验;2019年5月,完成临床试验……2020年3月26日,武威重离子中心正式开始临床治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后,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
《中国青年报》 2024.5.13 王豪